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冀东金隅拉开国内最大规模水泥行业重组大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0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经济日报
核心提示:金隅股份和冀东水泥这两家在京津冀水泥熟料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和27%的巨头,顺势从竞争走向合作,拉开国内最大规模的水泥行业整合重组大幕。

从开始时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产业有序转移和承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渐成声势。


京津冀地区正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有机衔接、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互相滋养,共同成长——


2016年,河北唐山冀东水泥三友有限公司旗下代表着国际最高水泥标准的美标水泥出口27万吨。这个数字是前一年出口总量的近7倍。


就在两年前,冀东水泥还处于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的境地。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使水泥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的价格战。2015年,京津冀地区熟料(水泥半成品)产能利用率仅为5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华北地区水泥业出现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北京金隅股份旗下的水泥业务也不例外。“去产能”成为不得不直面的现实。


金隅股份和冀东水泥这两家在京津冀水泥熟料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0%和27%的巨头,顺势从竞争走向合作,拉开国内最大规模的水泥行业整合重组大幕。


2016年4月,金隅冀东战略重组计划正式实施。重组完成后,金隅股份将成为冀东水泥的控股股东,金隅冀东水泥作为金隅和冀东唯一的水泥、混凝土业务平台,成为中国第三、世界第五大水泥企业。新冀东水泥将根据实际供需、生产成本等情况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对低效产能进行技术和产品升级或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重组带来的益处随即显现:当年6月冀东水泥即迎来18个月以来的首次单月盈利,年底扭亏脱困;金隅在京的水泥厂转型为环保科技企业,水泥窑成了处理危险废弃物的“利器”。金隅的环保及固废处理技术将在新冀东“复制”,给水泥厂带来环保收益。这一重组案例,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实体经济领域推进的范本。


同在2016年,北京关停京煤集团王平村煤矿和长沟峪煤矿,化解煤炭产能180万吨;推动首钢总公司化解外埠钢铁企业产能,化解粗钢产能210万吨;关停北京强联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压缩水泥产能300万吨。仅北京国有企业,就疏解大红门、动物园等区域性批发市场,关闭11个市场,疏解商户近7000户。


产业协同取得实打实的进展。两年前,首钢总公司发起设立首钢基金,搭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首都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推动北京市属企业向具有专业优势的平台聚集。


在首钢基金的推动下,2015年8月,唐山市人民政府、曹妃甸区人民政府与曹建投公司三方共同签署了《曹妃甸先行启动区和试验区片区开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框架协议》,明确了曹建投公司的开发经营模式、税收优惠政策等,标志着109平方公里的曹妃甸现代产业试验区由顶层设计转入具体实施阶段。


截至目前,北京市属企业在津冀计划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曹妃甸产业先行启动区已签约16个项目,首农三元工业园、北汽现代四工厂等落户津冀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产业转移了,北京未来发展什么呢?当然是“高精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新兴产业策源地,承担京津冀地区产业研发、设计、服务等功能,辐射全国。


代表北京创新创业活力的“创客”工厂,已悄悄走出市中心,在北京市郊区开花结果。在北京西大门的门头沟区,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内,3万平方米的创业创新孵化器——京西创客工场一期、二期相继满员,逐步形成创业圈、投资圈、生活圈“三圈融合”的服务体系。


随着一批创新创业的企业落户,创客工场成为京西集成电路设计、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结构提档升级。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的企业之一,负责人匡云鸥坦言,入驻门头沟后,办公场地一下子扩展到2200平方米,研发队伍随之迅速扩张。


位于北京东南的通州区,种子“硅谷”研发中心刚刚破土动工。称这里为种子“硅谷”,是因为北京农科城通州种业园经5年建设,已聚集了一批国际一流的种业企业及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将在2018年底投用的研发中心是种子“硅谷”的核心,国家级种子实验室、检测实验室、种苗健康检测中心、品种权认证中心等平台都将入驻。


作为北京实体经济主力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践代表了北京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这里,奔驰、京东方、中芯国际等一批重点企业迅速壮大。数据显示,2016年,开发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0%。


开发区通过抓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服务内容调整,用良好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现产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就产品结构调整来说,开发区支持企业通过增品种、提品质,不断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提高有效供给。


这样的思路为企业带来了出路:奔驰全年产销突破了30万辆,同比增长30%以上;京东方新产品在国际高端市场占有率接近四成;中芯国际从2013年只能生产3个技术档次5种产品,到现在可以做到19种产品……这些企业的新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开发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也很“有一套”:加速退出没有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把有限的资金、土地等资源用到填空白、补“短板”的高精尖产业上。支持拜耳、赛诺菲扩建,将一类新药以及市场需求旺盛的药品投放在开发区生产。支持中芯国际扩产,不断满足我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同时实现高科技产品制造出口。


此外,政府部门还围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对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服务能力等方面精准施策,使人才创业、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能更便宜更方便地找到所需资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