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混凝土行业拒为雾霾背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转载
核心提示: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再次让“空气污染防治”成为各方热议焦点。多省市限产停产,导致原材料紧张加剧。中国的空气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了吗?我好奇的查了一下环保监测站数据。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5年,中国PM2.5平均值,(注意,是历年的平均值)连续9年下跌。这是因为这9年来,中国几乎在所有的发电站安装了排放过滤设备,以及在所有的煤厂上马了脱硫和脱硝的处理环节的原因,以及推行了节能减排政策的原因。可是为什么有了这么多措施,大家反而觉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呢?其实这就是我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心态,以及西方媒体刻意渲

前段时间,一篇文章在微信流传,大概内容是说当年伦敦PM2.5达到1600时,上万人因此死去。而今北京的PM2.5峰值也突破了1600,因此中国人命在旦夕。但,实际上这却是一则彻彻底底的谣言,pm2.5是1977年才确立的标准和概念,谁也无法乘坐时光机回到1952年去测量伦敦当年的PM2.5。


那么既然所谓超过伦敦1952雾霾是一则谣言,那么我们就必须要搞清楚制造这则谣言的人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毕竟面对雾霾,我们都有太多的困惑需要解答。


雾霾来袭,混凝土行业各省市限产停产


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再次让“空气污染防治”成为各方热议焦点。多省市限产停产,导致原材料紧张加剧。


建设领域传来消息:四川省将规定,城市规划区建设项目必须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从而减少施工扬尘。


北京




河北





河南




四川




四川省袋装水泥的“最严禁令”


省住建厅近日出台《关于“十三五”期间散装水泥绿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水泥散装率达到57.5%,预拌混凝土使用量达到9000万立方米以上,预拌砂浆使用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同时明确提出适时扩大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范围,坚决查处违规使用袋装水泥和违规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行为。


《条例》若通过,将成为有史以来对袋装水泥等的“最严禁令”。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一些特殊情况外,《条例》拟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项目,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自建移动式搅拌站,并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违法使用袋装水泥、违法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的,将被处以罚款等行政处罚。


中国雾霾的严重程度


事实上,我们把前100个人口大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进行一个排名的话,你就会看到:全世界25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3个在印度,兰州是污染最严重的50个城市里唯一的中国城市;北京的污染程度排名仅为79。


今年这位《纽约时报》驻新德里的记者GardinerHarris放弃驻外记者优厚的待遇,离开印度回美国工作。临行前他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讲述了自己作这个决定的原因——新德里的空气污染极度严重,他的小儿子患了严重的哮喘,肺部功能出现了终生无法恢复的损伤。他不无悲愤地这样写道:“在北京,PM2.5值超过500就会登上国际媒体的头条;而新德里的数值是北京的两倍,却基本上无人在意。”


德国、美国这样的工业技术发达国家,如今,它们的污染反而就越小。越是印度这样崇尚自然,工业落后的国家,现在反而污染更为严重。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污染和生存面前,生存永远是第一压力。只有吃饱喝足的民族有权利抱怨污染。而那些没有抱怨的国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污染,而是因为他们还在解决更基本的需求:即如何吃饱饭,穿暖衣,赚到钱问题。


中国的空气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了吗?我好奇的查了一下环保监测站数据。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5年,中国PM2.5平均值,(注意,是历年的平均值)连续9年下跌。这是因为这9年来,中国几乎在所有的发电站安装了排放过滤设备,以及在所有的煤厂上马了脱硫和脱硝的处理环节的原因,以及推行了节能减排政策的原因。


可是为什么有了这么多措施,大家反而觉得问题越来越严重呢?其实这就是我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心态,以及西方媒体刻意渲染和夸大中国环境污染等综合因素所造成的。


今天,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燃料几乎已经100%使用上了天然气,北京的城市取暖也绝大部分完成了“煤改气”的改造工程。因此,从各个国家科学数据监测长期宏观上来看,中国的空气质量一直都是在不断改善当中的。


西方媒体为何要夸大中国的雾霾问题?


其实从数据上看,100个城市里,排名靠前的无人关注,却偏偏揪着并不靠前的中国不放,一到冬天就疯狂炒作,谣言百出,惹得群情激奋,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西方的目的有两重。


1、迫使中国签署丧权辱国的“大气排放框架协议”;


去年一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在网上疯狂流传。其中主持人煽情地讲了她小女儿得肺部肿瘤的故事,也拿出了中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是西方发达国家3.8倍的数据,引得全国人民震惊惶恐不已。但那个主持人却是用真实数据向中国网民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首先,她女儿是得了肺部肿瘤不假。但她自怀孕后就呆在美国,她的孩子是在美国孕育,美国出生,美国患肿瘤,也是在美国做的手术,与中国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其次,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患者确实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不假,但是她有意引导大家忽略了中国的人口基数。假设,中国每年的癌症病患者是千分之一,英国是千分之五,美国是千分之二,明明英美更容易得癌症,但如果算上人口基数,那么当然中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反而是英美的好几倍。


实际上和全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一样,中国人患癌症的几率同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是明显偏低的。英国卫报公布了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各国都有过相应的调查,根据英国公布的科学调查数据来看:在全球一百个人口靠前的国家里,中国的癌症病发生率排名第62位。而最容易得癌症的前十个国家分别是:丹麦、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法国、美国、挪威加拿大、以及捷克,英国也比中国靠前得多。


国外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


当然那部所谓的雾霾纪录片推出后,也遭到了众多科学家的质疑。而该主持人则在她的一次采访中暴露了制作该片的真正目的。她表示:“大气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因此中国不应该多排放污染物,所以应该和欧洲国家拥有同样的大气排放空间。”然而她的这种表态却遭到了中国科学院丁院长的反驳。丁院长愤慨地回应:“中国人是不是人?如果中国人是人,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能享受和西方人同样的排放空间?排放空间是发展权,也是基本人权。中国有13亿人,摩纳哥只有几百万人,如果中国和摩纳哥享受一个排放空间的话,那么13亿中国人怎么活下去?”然而那个雾霾纪录片的主持人却还继续厚颜地说到:“不管多少人,按国家为标准来限定排放空间是国际惯例啊。”


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看清楚这些人的嘴脸。其实中国的人均排放量远低于西方国家。欧洲发达国家和美国的人均排放是中国人的2-4倍。从2000年开始,西方国家就一直在炒作中国的污染问题,多次要求中国在“大气排放框架协议”上签字,而那份协议的内容就是“大气的排放空间以国家为单位计算。”因此,负责任的中国政府始终不肯签字。由于中国政府不肯就范,所以西方便一直炒作雾霾话题,裹挟民意向中国政府施压,要逼中国政府就范!


而中国政府一直在坚持一个观点:我们中国愿意比西方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我们可以承诺中国人的人均大气污染物排放空间只占西方人均大气污染物排放的80%。如果西方愿意,我们就可以和他们签订“大气排放框架协议“。但西方却不愿意,他们坚持要按国为单位计算。可如果那样的话,中国人别说开汽车,别说用空调,别说坐飞机,别说用电脑用手机上网,被说取暖,就连做饭恐怕都不能够了。


SO,亲,你可知道,你的每次一吐槽都是在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啊!


2、由于中国发展太快,西方担心自己的优势地位被中国取代,于是希望借环保牌,毁灭中国。的确环保听起来是一个好词,但实际上通过环保来毁灭一个国家和民族却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实。


90年代眼见南非的工业技术不断发展,于是西方国际环保组织找上门去,表示南非已经是杠杠的发达国家了,应该注意保护环境,要不然成天都是雾霾,不利于身体健康等等(这套说辞大家在中国相信也都听的太多了,我就不多重复了),各种新闻报道舆论渲染,也搞得南非人民怨声载道。


等到民意沸腾之后,西方就拿出了解决方案来,首先他们让南非总统曼德拉看欧美国家的青山绿水的照片(特选夏天和晴天的时候拍摄的那些)。然后向他建议实行“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案”。曼德拉深信不疑,于是他表示人民就应该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南非应该给人民谋取福利。曼德拉的做法引来了南非群众一片欢呼……于是南非开始了去工业化治理的尝试。


这里需要说一下什么是去工业化治理:


西方向南非建议的“去工业化治理”并不是说拆掉厂子还原自然,而是要求国家在政策上不再优待工业制造业。比如税收、贷款等均不再对制造业进行减免,补偿等,并且同时推行严苛的环保法案,比如罚款无上限、比如不能通过环保评测就不允许开工等等……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的目的。然而,这种治理方式最终被证明无异于自杀。


南非当年就真的推行了这些政策,结果很快随着税收的不断加高,南非的工业企业倒闭了一大批,还有一批比较有实力的原本还能勉强支撑,但随后南非又增加了为治理环境而对工业领域实行的专项环保治理税收,以及无上限的最严罚款……这就导致南非最后一批还有竞争力的制造业瞬间崩溃。


与此同时,早已虎视眈眈的西方外资企业就向狼一样地冲进南非,以白菜一般的价格收购了这些破产的企业。而此时的南非早就由于工业产业破产,大量人员失业,经济雪崩,社会动荡而急得慌了手脚。于是为了“招商引资”而特别允许外资企业只要来南非投资就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收、不用接受环评、不需要接受环保罚款等等……于是短短几年的时间,南非的产业就全部从本土人手中转移到了西方人手中。


随后这些企业疯狂生产,南非的GDP像坐了火箭一样飞涨。可惜这些GDP当中已经不再有一分钱是属于南非本国人民的,而是统统流进了外资企业的腰包。转了一圈,南非不仅没有得到青山绿水,反而失去了一切。当然随着资产的顺利转移,西方舆论媒体集团早就停止了对南非环境保护的攻击。所以即便今天的南非依然饱受雾霾,但因为没有媒体报道,所以已经没有人抱怨了,再说了,饿着肚子的南非人民也无暇顾及雾霾问题了。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西方比我们雾霾更严重,实际上中国的雾霾比起欧美有它特有的多发的因数,这一点正是接下来我们会讲到的。


中国雾霾的综合成因总结——中国比起欧洲国家来有自己的特殊性


1、地理位置因素


首先就是我们的经纬度处于雾霾高发位置。相对而言,越是靠近南北极或越是接近赤道的国家,雾霾发生率就越低。


2、国土面积因素


其次,中国面积比较大,一个云南省就抵得上一个欧洲国家的面积了,所以中国发生雾霾的次数肯定是要超过国土面积小的国家的。假设中国的国土面积只有云南省,或只有福建省,海南省,那么雾霾几乎就不会光顾。但这并不意味着福建、海南没有工业产能。一个在美国加州、西雅图生活的华人会告诉你美国几乎没有什么雾霾,而一个生活在福建、厦门的美国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


3、自然环境因素


比如澳大利亚就很少发生雾霾,青天白云的时间可以达到接近300天。但是澳大利亚国土荒漠化十分严重,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积占75%,空气十分干燥,难以形成雾霾。与在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代,以及新疆戈壁滩一代的自然环境类似。而在这些地区,中国也同样几乎是300个蓝天以上,雾霾也几乎无法形成。


4、燃料因素


我们必须承认,煤炭再怎么处理起洁净程度也比不上天然气,然而中国却是一个多煤少气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资源消耗大,全面取消煤炭使用是不可能的,那样起码会导致一半多人口无法用电,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生活水平,更何况工业产能更严重依赖煤电。石油和天然气能够保障13亿人开车、做饭以及部分取暖和工业应用就已经很艰难了,所以煤电在很长的时间里依然是我们的主流燃料。因此,比起西方来说,燃煤的污染压力会大得多。


因此,中国的雾霾问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需求+西方媒体刻意夸大和渲染+地理位置因素+国土面积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燃料因素综合形成的一个综合问题。绝对绝对绝对不能怪罪于中国工业。


其次,今天欧美的空气质量相对好一些,也是他们把污染型企业外迁到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因素造成的。但中国将来是否要学习欧美模式,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今天的欧美早就后悔了当初的选择,一直在努力试图让工厂回迁欧美,并且如果不是他们把工厂迁移到中国来,中国就不至于这么快就崛起,而是一直会困在80年代那种贫困孱弱的境地。而如果中国也如果法案迫使自己的下游工业产业迁移到国外去的话,那么待下一个国家崛起时中国就会腹背受敌。


世界上没有只吃第三个馒头就会饱的好事,也没有只要第十层就能立得住的大厦。欧美迁移掉低端产业之后,造成的产业空心化,很大程度上也是今天欧美加速衰落的本质原因。中国万不可重蹈覆辙!必须要把全套完整的工业体系留在国内,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保护中国工业!


有人把雾霾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钢产量”,在归咎于中国“钢产量”的那篇文章里,作者向读者提出了:“人们在制造雾霾的工厂里挣扎生存。”但这个作者却是相当的无知,他不知道真正的“挣扎生存”是什么。


钢,曾经是我们这个民族心口永远的剧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对钢铁的追求和渴望一度让我们情绪失控,当年为了要追求1000万吨钢铁产量的目标,整个国家陷入了狂热状态,老百姓连锅和菜刀都拿去炼钢了。为什么当年想要1000万吨钢,因为当年我们的父辈认为,日本有800万吨钢,要是我们能有1000万吨钢的话,日本就不敢再来打我们了。然而就是这点可怜的追求,在当年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即便村村都是土高炉,依然没有实现目标。



80万吨钢的中国被800万吨钢的日本恣意欺凌屠杀,800万吨钢的日本被8000万吨钢的美国瞬间秒杀。十倍就像一个铁的印记,死死的扣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翻天覆地,什么时候我们才是别人的十倍,而不是人家的十分之一?


几十年光阴似箭,截止2015年中国的钢产量已经达到了8亿吨。8亿吨钢好是美国的十倍。钢产量的背后不是污染,而是高铁、是高楼、是高架、是坦克、是航母、是实力,也是尊严和安身立命之本!绝对不容玷污,更不容毁弃。


请记住那一年,美帝的钢产量8000万吨,我们的钢产量不足200万吨。请记住,不要因为雾霾,而错失了明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