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发展绿色建材 建设清新福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1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福建省新材办 余天寅
核心提示:到2020年,福建省绿色建材生产比重明显提升,发展质量显著改善。绿色建材在行业主营收入中占比提高到80%以上,品种质量较好地满足绿色建筑需要。与2015年相比,建材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总量削减8%。

绿色建材是建材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建设生态文明,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绿色、环保、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绿色建材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而且社会群众也迫切需要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绿色建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4]4号)指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强调:“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完善绿色节能建筑和建材评价体系。”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明确:“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新型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


“十二五”以来,福建省建材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在经济形势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新常态下,遭遇结构性矛盾凸显,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钢材、水泥和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大路货中低端产品积压,高端产品缺乏,绿色建材的生产应用明显滞后,生产占比低,应用范围小。


与建材业密切关联的房地产业景气指数持续下降,2015年,福建省房地产开发投资4469.61亿元,同比下降2.1%,增速同比回落25.4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5244.85万平方米,下降22.3%。商品房销售面积4037.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商品房销售额3585.81亿元,下降4.7%,商品房待售面积2010.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2%,库存大量增加,有的建材企业受供需双向挤压,处于亏损生产经营的境地。因此,必须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精神,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着眼建设绿色城市、绿色建筑


精心组织严格实行《福建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和《福建省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到2020年,福建省绿色建材生产比重明显提升,发展质量显著改善。绿色建材在行业主营收入中占比提高到80%以上,品种质量较好地满足绿色建筑需要。与2015年相比,建材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总量削减8%;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绿色建材工业总产值达3816亿元,工业增加值1096亿元;绿色建材应用占比稳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50%,绿色建筑应用比例达到60%,试点示范工程应用比例达到70%以上。认真落实绿色建筑行动百项重点示范工程,到2020年,全省4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推动绿色建材产品向中高端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包括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特征,节能、节水、节材、节时、节省人工,可以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而且广泛集成行业新技术,带动建筑技术革新,促进建设科技创新发展。围绕建筑结构体系的变化发展,可充分利用库存积压的钢材、水泥和玻璃,研发生产应用高品质、高档次、精装饰、低能耗、多功能的绿色建材,加快发展专用水泥、砂石骨料、混凝土掺和料、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水泥制品和部件化制品。积极利用尾矿石、建筑垃圾等固废替代自然资源,发展机制砂石、混凝土掺和料、新型墙材、低碳水泥等产品。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应用低辐射镀膜(Low-E)玻璃板材、真(中)空玻璃、安全玻璃、个性化幕墙、光伏光电一体化玻璃制品,以及适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需要的节能门窗等产品。发展建筑用防火玻璃板材、电致变色玻璃等新产品。促进绿色建材进入以“专精特新”为特征的专业制造“4.0时代”,发展本质安全、节能环保、轻质高强的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推进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厨卫装饰等构配件工厂化生产。金强(福建)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打造金强工业园,专业生产优质、生态、环保的硅酸钙复合建筑板材,且与美、日、澳等国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主打“金强”牌系列产品,依靠科技和管理创新,实现产销两旺,荣获中国弛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颁发的环境标志产品证书。


着力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防止台风暴雨袭来,街道成“河道”,暑热晴天城市变“火炉”现象的发生。地下综合管廊是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将70%~8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全国现有30个建设海绵城市试点,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试点专项补助,一定三年,每年补助标准是直辖市6亿元,省会城市5亿元,其他城市4亿元,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同样,中央财政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所以,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是空前巨大的市场,通过试点示范,到2020年,福建省可激活1.5万亿元投资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厦门、福州作为全国第一、二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业已先行一步。毫无疑问,绿色建材是这个市场的主角。适应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需要,抓紧研发生产科学先进、环保节能、循环利废、经济实用、品质优良、功能齐全、便利施工的绿色建材,加快推广应用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烧结透水砖、非烧结透水砖、砂岩复合透水板、透水格、PVC集水蓄水系统、混凝土集水蓄水系统、玻璃钢集水蓄水系统和水性涂料、胶粘剂及高分子防水材料、密封材料、热放射膜、复合管材等产品。


着手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


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到2020年,福建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保障城镇化建设用地需要。推动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积极推广城镇住房租赁补贴和绿色建材使用补贴制度,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住房需求。推进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和省级村镇绿色住宅小区试点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合理引导建设绿色农房,全省每个建制村至少要有一个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规模的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编制绿色农房建设技术指南和推广图集,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研发应用农业种植和观光大棚所需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玻璃板材及制品。对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建材的示范工程,给予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补助,推广适用节能技术,建成一批富有地方特色、传承文化、宜游宜居宜业的绿色村镇住宅优秀小区。鼓励竹林资源丰富的三明、南平等市,发展竹制建材等生物质绿色建材,福建省南平市剑源木塑有限公司利用竹屑等原材料研发的木塑产品质优物美,在旅游景区、社区栈道和农家乐饭庄使用后,广受好评与欢迎。


着想绿色建材评价、绿色建材标准


认真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改善需求结构,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贯彻执行国家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制定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根据绿色建材评价技术要求,按照确定的程序,对申请开展评价的建材产品进行评价,确认其等级并作信息性标识。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具有可追溯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共三个等级,国家住建部、工信部负责三星级绿色建材的评价标识管理工作。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一、二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工作。建成福建省统一的绿色建材标识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动态发布管理既有星级产品的评价结果与标识产品目录。今年内,福建省将评价发布首批评为一、二星级绿色建材产品。鼓励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优先使用获得评价标识的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政府投资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应使用获得评价标识的绿色建材。


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和《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要求,制定实行《绿色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实现节约资源、节能减排的目标。


着重绿色生活、绿色生产方式


树立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使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是推动绿色消费、引导绿色发展、促进结构优化、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是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产业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福建森林覆盖率65.95%,长期保持全国第二(台湾森林覆盖率约为70%,居全国第一),福建省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扎实开展敖江等流域的污染治理,搭建平台,运用市场机制,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引导企业入园,形成南安、罗源石材产业集群,建设石材、石粉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区,将污染环境的石粉、边角料等制成人造石、微晶石,变废为宝。构建绿色建材工业体系,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时下,建筑、生活垃圾处置成了一大难题。伴随“深圳滑坡事故”、“海南千吨建筑垃圾入侵万泉河”和“太湖垃圾倾倒事件”的曝光,感到建筑垃圾已经大规模挤压人类生存环境,且形势愈益严重。面对“垃圾围城”,有些处于“困境”中的城市纷纷行动,通过区域间多部门联合治理建筑垃圾,推动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目前,建筑垃圾填海、造景和填埋、堆放一样,都被列为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置之列。其共性为,前期无需投入过多建设费用,后期需要做大量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如果缺少维护,“无害化处置”就有可能酿成巨大隐患,“深圳滑坡事故”即为典型。此外,建筑垃圾成分较复杂,有的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经过雨水、海水的冲刷势必产生渗漏,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明显的危害固然可怕,隐形的威胁同样不容忽视。


建筑垃圾处置是否得当关系百姓群众的人身安全,涉及子孙后代的安危,于其事后亡羊补牢,不如现在作长远规划,进行科学处理,造福一方。一是抓重点,堵源头,坚持堵疏结合,依法治理。科学资料显示,房屋建筑材料的70%是墙体材料。墙体材料是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应坚决贯彻执行《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福建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第99号令),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及其粘土制品,大力推广应用具有节能环保、轻质高强、循环利废、保温隔热等特性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属于绿色建材。此举一举两得,一方面,通过“禁实、禁粘”,有效地保护十分宝贵、不可再生的耕地和土地资源,福建省人均耕地仅0.46亩,低于联合国人均耕地不得低于0.8亩的警戒线。另一方面,通过疏导,使能够装卸、重复利用的新型墙体材料得到推广运用,促进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的生产应用与发展。二是遵循规律,制定政策,科学运作,运用GPS实行收集、运输、堆放、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做到定车、定人、定时、定点收贮,统一处理。经过分类筛选后,对检测结果表明确实含有重金属及其它放射性污染的建筑垃圾,进行物理、化学处理达到无害化程度,再作综合利用。三是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绿色建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不仅解决了占地堆放和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是实现城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产生的骨料是天然原材料的替代品,可用于道路基层和垫层的填料;再生混凝土和砂浆的人工骨料;混凝土砖和砌块的原材料。据专业调查统计,福州市建筑垃圾和建筑渣土(包括轨道建设渣土)产量约588~671万吨/年。为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某公司拟投资3.64亿元,在福州市永泰县塘前乡选址建厂,现已完成《福州市建筑废弃物再生综合利用项目方案设计》,项目竣工投产后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着意创新、创业、创造


要建立由福建省经信委、住建厅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实行配套政策。一是设立省绿色建材发展专项资金,对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信息纳入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授信等方面的采信系统,实行建材下乡专项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二是创新绿色建材业态和营销模式,深化“互联网+绿色建材”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建立绿色建材信用管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信用评价制度,对失信企业建立“黑名单”,形成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三是要实现福建由建材大省走向建材强省的目标,必须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坚持标准引领,质量、品牌和制造领先。福建海源机械通过自主研发3D打印占领行业装备生产的高地,称雄国内外;泉州三联机械通过国内行业技术标准制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福建泉工通过并购德国策尼特公司实现从国内到国际的成功跨越。


总之,为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