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过程的推进,产生的建筑垃圾所导致的种种问题和矛盾逐渐成为当今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成为阻碍城市发展、污染生态环境的严重隐患。目前国内建筑垃圾处置尚处于“无序”和“混乱”的状态,近期,多地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被相继报道。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朱金平区长对联盟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状况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并针对该区建筑垃圾处置状况进行了座谈。朱金平表示,因为旧城改造等原因,每年约有60余万吨建筑垃圾需要处置,而当地的处置方式相对落后和单一,所以鼎城区迫切需要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入驻。
建筑垃圾围城 城市发展之殇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各类建筑项目遍地开花,随处可见。这些项目既对GDP作出了贡献,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成为制约城市有序发展的问题。根据中科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24亿吨左右,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建筑垃圾数量持续增长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伴生问题。
随着建筑垃圾的快速增长,不仅在发达地区存在严重的“建筑垃圾围城”现象,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即使在不发达地区甚至欠发达地区,由于对建筑垃圾资源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迫感不强,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建筑垃圾也在不断增加,且得不到有效的处置和利用,成为影响未来发展的巨大隐患。
同时,我国每年产出的建筑垃圾不仅数量大,而且增长速度日趋加快。预计未来10~20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以及新一轮地下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与新建(地下轨道交通、给排水高压输变电、供暖、燃气管道、人防工程等),我国建筑垃圾仍将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用“建筑面积估算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未来建筑垃圾产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30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达到每年73亿吨。
当前湖南省建筑垃圾主要采用露天堆放或者地下填埋的处置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在堆放和填埋过重中,建筑垃圾会因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渗滤液,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电严重污染。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高,治理周期长,治理成本高,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极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
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缺乏有力的立法支撑和精准的政策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低。虽然全国各省市出台的与建筑垃圾相关的规章多达70余个,但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支持力度和精准度偏低,大多数仍停留在相对落后的传统处置方式上。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总的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与发达国家平均90%以上的利用率有很大差距。
处理方式落后 无法言说之痛
对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情况调研分析表明,目前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方式主要以填埋、堆山和现场移动式设备处置为主,主要产品为低品质砂石、骨料、再生砖等。处置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形成市场认可的商业模式。部分地区采取固定设施处置方式,主要产品为再生骨料、再生砖和无机料,资源化率一般在80%以下,且未资源化部分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盈利模式以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撑为主,没有补贴不能正常运营。以上两种模式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缺乏技术和标准体系,无法解决二次污染问题,环境效益不高,社会效益不明显,难以市场化运作和推广。
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建筑垃圾处置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建筑垃圾对环境污染没有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和严重。大部分由建筑垃圾产生者自行填埋处置或异地倾倒。
湖南省经信委原材料处陈军处长表示,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省里没有规划,现有建筑垃圾大部分运送到周边填埋,平整土地。处里曾经做过相关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提案,但是因为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的衔接问题以及利益问题而导致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推动。
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导对建筑垃圾处置技术不了解,很大程度上获取不到相关信息,所以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方式非常单一。陈军提出政府应当重视建筑垃圾资源化,应当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当作是公益事业而不是政绩工程来做。
各方合力推进 垃圾资源化之路
目前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进程还有待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建立。首先,应该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的公益性。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按照“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社会公众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是具有公益属性的工程,在项目立项时应予以明确。
其次,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需要财政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前期研发投入巨大,无论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技术、建筑废物的分类与再生骨料处理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关键设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高品质化技术,建筑废物资源化再生成套工艺与设备集成技术,还是建筑垃圾资源化标准体系制定与建立都需要大量投资,目前政府对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固定投资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升,仅有部分地区出台了对相关企业固定投资的财政补贴标准,如北京等地。
湖南省湘潭市政公司下属的湘潭两型市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峰表示,目前湘潭竹埠港50万吨建筑垃圾处置项目由该公司特许经营,该公司因为技术原因只能生产再生骨料、再生砖、盲道砖和路沿砖,但是产品销路堪忧,只能市政公司自行部分消化。同时,像销售途径和销售范围始终难以扩大这些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出现时,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低就明显暴露出来,所以黄峰谈到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非常渴望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应该积极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管理制度。尽管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但没有建立强制、同意的回收机制、渠道和管理制度,建筑垃圾施工、拆除、运输等企业为降低处置成本常将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或填埋。
目前国内建筑垃圾处置现状是,一方面大量建筑垃圾被随意处置或简单填埋,即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有处置能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却缺乏稳定的原材料供应。要解决这一矛盾,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策,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进行规范,尽快建立和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的法律和政策。
需要强化治理,确保建筑垃圾的拆解、运输、回收再利用产业链封闭运行。要对建筑垃圾实施备案管理,建立建筑垃圾台帐,拆迁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各执一份,确保拆迁、运输、回收利用过程中建筑垃圾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同时加大对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力度,尽可能减少建筑垃圾的填埋和露天堆放,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最后,积极推动建筑垃圾处置标准化建设,引领产业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在我国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市场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产业对资源化处置和高附加值利用的需求极为迫切,而国家现行的再生产品标准数量少,还存在着标准低、标龄老等问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包括预处理、无害化、资源化、运输管理化、精、细、深加工流程、高效利用技术、主要工业装备技术标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明确的标准来规范。标准欠缺将直接导致各种各样的违规操作,如违规拆除、随意倾倒、运输遗洒、回收利用率低、二次排放高等,不利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力倡导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符合国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的核心战略思想。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让建筑垃圾资源化成为城市建设的良心体现,则是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生态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