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智能制造规模已达万亿 工信部指明五大切入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0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工控网
核心提示:9月26日,在中德CPS与智能制造论坛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表示,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据有关机构测算,智能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已从2010年的3000亿元,提高到去年的1万亿元。和德美不同,中国发展智能制造必须解决布局工业4.0、推广工业3.0、补课工业2.0并联推进的问题,不少中小企业对“智能制造从何做起”甚为迷茫。业内人士从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设备数控化、智能控制、制造服务规程等五个切入点提出了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

9月26日,在中德CPS与智能制造论坛上,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表示,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据有关机构测算,智能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已从2010年的3000亿元,提高到去年的1万亿元。


此外,她表示,智能制造的专业园区建设也如火如荼,“已建成和拟建的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数控机床、智能装备等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总量预计已有百家。”


然而,喜忧并存。中国的智能制造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此间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规模小,企业小、散、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和德美不同,中国发展智能制造必须解决布局工业4.0、推广工业3.0、补课工业2.0并联推进的问题,不少中小企业对“智能制造从何做起”甚为迷茫。业内人士从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设备数控化、智能控制、制造服务规程等五个切入点提出了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而在智能制造的脚步具体落地时,仍需上下求索乃至试错。


智能制造规模已达万亿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下称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1万亿左右,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20%。


不过,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期。报告指出,大部分中国企业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低于10%。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委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也指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小、散、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等问题。“产业基础非常薄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市场份额不到5%。”蓝皮书称。


不过,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着强劲的市场动力。随着人力成本大幅上升,而自动化生产线成本大幅下降,使得企业在扩产时,优先选择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


徐晓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需求固然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但她强调,一些地方大跃进式地推进“机器换人”,认为这就是智能制造,这是片面化、简单化理解智能制造。在她看来,智能制造范围要更为广泛,是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应用于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等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工业形态。


另一个动力则是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加大,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很多都能享受当地政府的补贴,大量园区的兴建也大多与政策相关。


记者从一位工信部官员处获悉,该部正在编制《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5年,将围绕数字化制造普及和智能制造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实现数字化制造,在有条件的重点领域启动智能转型等重点任务作出规划。


同时,政府正在研究设立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智能制造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向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推荐符合条件的项目,申请专项建设资金等。


另外,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北京、广东、黑龙江等多个省市正在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这些地方成立了机器人、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并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


五大切入点:


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


在上述论坛上,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中国推进智能制造应该考察德国、美国的特色,结合中国的国情来推进。


他认为,德国的优势是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其工业4.0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提升,重视生产线智能化,构建成智能工厂。而美国有技术、资源、金融、网络的优势,更重视发展工业互联网,通过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国内社会资源的潜能,同时,发挥其科技和网络的优势,控制着国际制造业的制高点。


“中国工业2.0、3.0、4.0并存,这个和德美不一样,我们要谋划4.0,要全力打造3.0,但也不得不补2.0欠账。不过中国拥有的优势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工业化城镇化巨大的需求以及雄厚的资金积累。”李毅中说。


在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秘书长,智慧工厂研究院院长王健看来,中国广大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对智能制造仍然很迷茫,即便知道理念,但也不知道从何做起。


李毅中则提出了中国发展智能制造的一套路径,并提出了五个切入点。


第一个是数字化研发设计,重点推行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运算、大数据信息工具,据其统计,目前中国的数字化工具在研发设计中的使用率是52%,他认为,2025年要提高到84%。


第二个切入点是电子信息技术嵌入产品,提高质量、功能和附加值。特别是关键的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新材料,“在这方面我们自给率只有20%。最典型的是我们的高端芯片,几乎全部要进口,我们要积极地研发,到2020年自给率要提高到70%。”


第三是制造设备的数控化,推动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发展,使关键工序数控率由现在的27%提高到64%。


第四是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生产流程要进一步由自动化提升到智能化,“目前我们生产线自动化的比率是54%,但是要提高一个档次,提高到智能化,这样才能实现本质安全、柔性制造。”


第五个切入点是,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新的制造服务规程,李毅中认为,新的智能制造的规程应能实现标准设计作业,并对质量安全、能耗、物耗、环境保护等要素做到精准控制,使制造厂成为智能工厂。


徐晓兰告诉记者,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乃至试错。


徐晓兰表示,一方面,中国的发展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到现在没有太多经验可循。另一方面,新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其中不乏一些颠覆性的技术,这都可能为相关产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方式或模式的变革,所以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智能制造对试错要有容忍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