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多元化创新破解陕西铜川水泥产业发展难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9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铜川日报
核心提示:在全国水泥产能过剩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近年来,铜川周边地区水泥企业仍在迅速扩张,对铜川市水泥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致使企业大面积亏损。铜川水泥产业要取得长远发展,创新是绕不开的选择。

在全国水泥产能过剩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近年来,铜川周边地区水泥企业仍在迅速扩张,对铜川市水泥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致使企业大面积亏损。铜川水泥产业要取得长远发展,创新是绕不开的选择。


“短短几年,铜川水泥价格从380多元掉到现在的170元左右,利润已微乎其微,有时甚至出现产销价格倒挂情况。但从眼前的形势看,这个价格恐怕也兜不住底。水泥行业的发展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就像在此结成了死疙瘩。如何解开这个疙瘩,就要靠企业各自的创新能力了。”近日,铜川声威水泥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


铜川蕴藏着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且矿石品位高、质量稳定,发展建材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水泥一直是铜川的工业支柱产业。建国以来,铜川市累计生产水泥1亿多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同全国形势一样,铜川及周边水泥市场整体处于饱和状态,供需矛盾突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企业普遍亏损,经营困难。


余热发电,废物变宝


灰色水泥走绿色发展创新之路


7月7日,记者在铜川声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水泥生产厂区进行采访。厂区管理人员一边介绍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和流程,一边介绍与生产线配套的发电项目。“这是利用生产线废气余热在发电。我们公司积极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给三条生产线分别配套建设了7500KW纯低温余热发电站,如果三条生产线都正常工作,所发电能占到企业总用电量的近40%,年节省用电支出8000余万元。同时我们还利用设备筒体表面的余温给办公区和生产区供暖。”


利用废气余热发电实现了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目的。和铜川声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一样,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铜川市各水泥熟料生产企业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都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站,截至2015年底,铜川6家水泥熟料生产企业中,6条生产线已完成了纯低温余热发电改造,发电规模达4.5万千瓦,年发电3.24亿度。


同时,通过多年来的技术改造,粉煤灰、煤矸石、炉渣、尾矿等工业废渣也被利用到水泥生产中,消除了工业废渣堆放在露天对环境的污染。


其实,铜川水泥的绿色发展不仅仅是近几年。早在2008年,铜川市就按照“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煅烧、分散研磨”的思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行业配置,累计关闭拆除落后水泥生产线57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750万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生产无立窑。同时,建成了一批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及大型水泥粉磨站,成为全国采用水泥生产新技术的领先城市。


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大胆创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把废矿物油、有机溶剂废物、废乳化液、电解铝生产含氟废渣、炭素阳极生产废渣等等危险废弃物进行有效利用,更让人耳目一新。在水泥行业市场极度疲软、产能严重过剩局面下,铜川凤凰建材有限公司水泥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环保型转型升级。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结合北京金隅红树林公司已有的环保品牌优势、市场占有优势、技术专利优势、管理运营优势,在现有水泥生产线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建设年处置10万吨危险废物项目。据统计,陕西省2013年产生30.34万吨危险废物,处置11.90万吨,贮存9.21万吨,转移危险废物10万余吨,全省危废转移实现全程电子联单化。2014年全省产生各种危废物109万吨。从目前市场看,处置一吨废物仅排废单位就付费2000元,再加上变废为宝后的增效,项目经济效益很可观,社会效益也很显著。项目的尽早实施可为该企业在省内实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生产“秦岭牌”水泥曾享誉国内外的陕西省耀县水泥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转型发展闯出另一条路子。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水泥市场的起落,耀县水泥厂经过几次重组后面临的现实非常残酷:失去主业,百废待兴,缺少发展后劲及动力。在生死存亡的关口,走过近60年风雨的耀县水泥厂新班子转变观念,做出抉择,理出了“一体两翼”的转型发展思路。经过近两年积极探索和不断努力,转型发展已初见成效。


“一体”是指以资本经营为主体,“两翼”是指以工业遗产“秦岭牌”商标的运作和开发工业旅游、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创新发展新格局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将其纳入铜川市转型发展战略之中。去年8月份,市长杨长亚到耀县水泥厂视察时,对耀县水泥厂转型发展成果与未来规划给予充分认可,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驶入快车道。


困境犹深,潜力仍存


全方位改革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


在这一轮水泥企业脱困突围中,铜川声威水泥率先自主研发,生产出了铁路专用水泥、高标号52.5水泥等,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耀县水泥厂用水泥制作工艺品。各水泥企业根据自己的市场销售实施错峰生产。还有前面说到的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都意义重大。但受制于整体经济下滑和周边水泥企业的扩张,铜川市水泥产业整体上困境犹深。


去年年底,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这一定义,2008年以来铜川市大刀阔斧地淘汰水泥落后产能正是具有前瞻性的一次供给侧改革。经过这一轮改革,目前,铜川市共有规模以上水泥建材工业企业17户,其中水泥熟料生产企业6户,水泥粉磨企业11户。水泥产业仍然是我市传统工业支柱产业。


铜川水泥企业要想大翻身,还必须全方位进行多方面改革。铜川市“十三个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水泥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产品创新和产业融合,推进企业重组与品牌整合,加大与建筑、交通等行业深度融合,实施新产品研发专项,延长产业链,开发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住宅预制件、3D打印建筑构件、地铁管片、高铁无砟轨道板等高性能水泥制品;研发生产家装水泥,彩色水泥,探索互联网+家装水泥的新型业态。


水泥行业陷入困境的今天,铜川市水泥企业克服重重困难,结合自身实际,以多元化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