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内涝的城市让生活添堵 PPP方式建设海绵城市前景可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经济导报
核心提示:近期,我国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致使武汉、广州等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渴盼愈来愈强烈。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可将海绵城市的排水管道整修、河湖沟渠雨水设施建设、生态恢复和修复以及后期运营服务适当组合打包为PPP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运营商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

近期,我国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致使武汉、广州等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渴盼愈来愈强烈。对此,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内涝危机频现将催生建设海绵城市的迫切需求,2016年将是海绵城市加速推进的一年。”


破解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被寄予厚望


近年来,在一些繁华的大城市,“一下雨就看海”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景观”。某种程度上,这种内涝滞水的“老大难”问题困扰着城市管理者。由此,海绵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新一代城市的雨洪管理概念。就是通过一系列城市设施的建设与合理规划,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则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给予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能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而在缺水时,则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发展在我国日益得到重视。2013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提出要建设对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随后,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海绵城市不仅是项目 更是一种理念


人民的期待、国家的重视,都令从事海绵城市的建设者和理论研究的学者们感到了责任重大。关于建设思路的谨慎系统的讨论由此展开。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守清教授对记者表示:“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城市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来看待。要求对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系统、建筑小区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与管理。而其所需要的庞大资金,更是对融资渠道、方式,以及投资体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金永祥同样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将使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投融资发生全面的变革,会对各个领域产生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会改变这些城市管理者的理念。“因此,在我看来,与其说海绵城市是一个项目,还不如说它是一种理念。”


在金永祥的设想中,海绵城市要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做到“下雨不内涝,雨过不干旱,热岛效应要消除,城市水体不黑臭”等目标。也由此,其几乎涉及了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包括屋顶、广场、绿地、河湖、道路等。“未来在城市建设中,要以海绵城市为理念。这个就会影响到设计、影响到建筑材料、影响到施工,甚至影响到城市绿化的植物。”


正因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复杂性,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短时间内,指望通过海绵城市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城市的内涝问题,恐怕并不现实。


在采访中,建银城投环保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强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大中型城市暴雨过后出现的“看海”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恰恰说明,在经过30年快速发展后,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出现了结构性的不平衡。而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把板子都打在地方政府的身上”。这是因为,地方政府掌握的资源是很有限的,它需要集中全部资源来为整个城市的民生和保障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基础设施服务。因此,就面临着选择问题,需要进行全局的统筹考量。“海绵城市建设同样在这个统筹框架内。”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分析认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靠海绵城市更多地把水就近渗透,去补充地下水。目前来看,老城区内涝的现象比较严重,因为老城区的地下管网系统已经建成了,空间也比较小,在老城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会比较难,而在新城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则比较便利。


海绵城市拉动投资 成为稳增长的发力点


在专家学者们的眼中,海绵城市除了能够在未来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更对于拉动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就曾分析指出,海绵城市建设顺应了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需要,符合当前国际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同时也给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包括未来城市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是稳增长的着重发力点。


来自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的投资约为1亿~1.5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在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陆玲玲看来,按照国务院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静态预估2020年海绵城市建设对应1.4万亿元投资,2030年则将对应5.7万亿元投资。


来自长城证券的一项研报认为,面对万亿元级别的投资,政府加大海绵城市财政补贴,但主要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迄今为止,国家已经先后公布了两批海绵城市试点名单。对这些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3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2015年4月,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等16地进入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名单。2016年4月,北京、天津、大连等14个城市进入第二批试点名单。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PPP助力


在业内专家看来,打造一座座“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不仅需要理念的更新,还需资金的配套以及投融资方式的转变。


据了解,目前,我国99%的城市还都是雨水快排模式,远达不到海绵城市的标准。建设海绵城市将对现有的地下管网进行大规模改造,而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沥青渗水以及公路地面渗水等功能,需要使用特别的水泥和砖面、渗水的沥青等,均涉及到巨额的投资资金。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燎曾经表示,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和资金保障是海绵城市“落地”的三大支柱。尤其是资金保障这一项,没有资金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将难以运行下去。“个人认为,应探索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参与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等。”


仇保兴此前曾表示,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大力推广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会让包括海绵城市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在海绵城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应鼓励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集团或联合体,采用总承包方式承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而政府可通过竞争性磋商等市场机制选择最佳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对象。


张燎也强调,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可将海绵城市的排水管道整修、河湖沟渠雨水设施建设、生态恢复和修复以及后期运营服务适当组合打包为PPP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运营商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


王守清则对记者介绍说,一个项目是否要应用PPP,关键看是否可明确项目的4个方面:界面、产出要求、绩效指标、收益来源(对海绵城市项目而言,就是政府付费、污染者付费、受益者付费)。如果不能明确这4方面的项目,应用PPP较难或效率不高,还易政企扯皮,甚至不适合PPP。“在我看来,海绵城市很重要,但海绵城市项目不能百分之百都应用PPP。”


他进一步解释说,海绵城市是个笼统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蓄水保水的绿地、湿地、流域等;第二类是雨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治理和工业污水的排放。第二类的界面、产出要求、绩效指标、收益来源比较明确,甚至可定量,容易应用PPP。对第二类项目,可以交给单个投资者甚至民企,只要投资者有钱、有技术、有建设运营和维护能力即可。而第一类项目对投资者的整体规划、集成设计和优化很重要,宜交给央企或国企牵头的优势互补股东组成的联合体SPV(特殊目的公司),其有全方位全过程集成优化能力,容易提高整体效率,也可避免某些方面的不明确而产生的争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