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装配式建筑”≠“搭积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设报
核心提示:近年来,伴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这一名词已不再让人陌生。然而,却时常听闻用“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来比喻“装配式建筑”,这是极其不恰当的,非但不严肃,也是极其不科学的。不但易产生歧义,还可能造成误导,笔者认为应当早日予以摒弃。

近年来,伴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这一名词已不再让人陌生。然而,却时常听闻用“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来比喻“装配式建筑”,这是极其不恰当的,非但不严肃,也是极其不科学的。不但易产生歧义,还可能造成误导,笔者认为应当早日予以摒弃。


首先,把“装配式建筑”看成“搭积木”是对其概念的误解。什么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据资料介绍,建筑产业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建筑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为手段、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将建筑生产的全过程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和管理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实现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工业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应当承认,目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还有待于再提高现认识。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文件,以面积、装配率等来衡量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更有一些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大量财力研究装配技术,却并未摒弃过去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和理念等等。因此说,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只描述了“装配化施工”这一种施工手段,并不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全部要义。毕竟除了装配化施工,其还包括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成品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多种特征,如果用“搭积木”来表述“装配式建筑”是以偏概全,也是断章取义的,应坚决纠正。


其次,把“装配式建筑”看成“搭积木”易导致歧义。“装配式建筑”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搭积木”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的。人所共知,“搭积木”是一种孩童游戏。用此作比喻,虽表面看直观形象,实则不妥。尤其是“积木房”易让人产生一推即倒的联想,其安全保证和质量水平难免让人产生疑虑。事实上,装配式建筑在质量方面可圈可点。1851年建成的伦敦水晶宫、1973年建成的悉尼歌剧院等,都是全球知名的标志性装配式建筑代表。“装配式建筑”在国外早已得到快速发展并推广应用。在地震频发的日本,大多数体育场馆是采用预制装配的方式建造的。应当承认,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仍然是粗放式的现场作业,工人在工地浇筑抹灰、手工操作,不仅黏合度低,精准性也差。作为“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却是按照统一标准从经检验合格的现代化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零部件,无论是在墙体的平整光洁度、结构毫米级的精度上,还是在有效改善开裂、渗漏等问题方面,都是传统工艺无法比的。同时,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化施工在节水、节材、降低能耗、减少垃圾排放等方面也具有优势。


最后,把“装配式建筑”看成“搭积木”凸显对其安全性缺乏认知。据资料介绍,“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之一就是使用PC(Precast Concrete),业内通常理解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即从出厂时,预制构件的连接处已留好钢筋。在装配过程中,只需要将钢筋按照插口紧密咬合起来,灌浆锚固,实现无缝连接。其强度和稳定性比木结构的“榫”更为安全可靠。项目建设中,无论是墙板与墙板的连接,还是建筑的柱梁都是采用现浇技术,墙体和楼板的连接采用预留钢筋套筒锚固灌浆法连接施工技术,因此,其整体性和稳定性等同现浇混凝土结构,使项目的安全性得到了根本保证。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板房、预制楼板、预制梁等工艺相比,“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升级换代的产品,且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国家对“装配式建筑”有了明确的抗震标准要求,PC构件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提升,整体性能越来越经得住实践检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