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相关文件,未来10年建筑工业化新楼宇将占建筑业的30%。业内预计,这是一个10万亿元的大蓝海。一位内部人士说,国内人口红利很快将不复存在,人口结构也大变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本身也是顺应产业供给侧改革。
掘金10万亿大蓝海
“建筑工业化目前还无明确的行业属性划分,无明确、具象的规模概念。建筑工业化最大的福音,莫过于国家对于社会行业认知的影响及政策支持。”谈到此,中民筑友科技集团副总裁杨宏伟喜不自禁地说,这个春天终于到来了。
今年2月初,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文件特别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国内整个建筑业去年总产值是18万亿元,其中能进行工业化的大概有10万亿元。假设到2020年,或者十年以后,建筑业仍不发展,还是目前这个水平,那也有3万亿元。这个蛋糕非常大,是一个蓝海。
按照前述文件内容,国家已明确鼓励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全产业链倒逼行业升级
在湖南一师范的项目建设现场,正是大量采用PC(预制混凝土构件),外墙不再需要使用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众多工人砌墙、现场编钢筋笼的大场面也不再出现,大大提高了现场施工的安全性。
一位负责该项目建设的管理人员表示,按照传统建造模式,至少需要1年左右,但采取建筑工业化方式不到半年即可封顶,原来工地需要150个工人,现在只需五六十人,解决了人口红利变化可能带来的用工荒问题。“现在传统工地上更多是60后、70后,到2020年60后一代已到60岁了,70后也50岁了,找工人都难。”现在工厂的制造工人、项目总装工人不仅仅有固定薪酬和休息时间,还有系统培训,让他们成为具有职业技能的产业工人或升级成为管理人员。
建筑工业化不仅缩短了建设周期,又能保证建筑质量。因为PC板都是预先设定好模具,工人按模具生产,避免了传统建筑易开裂、空鼓和漏水等普遍问题,每个预制构件都有二维码信息,方便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和安装质量。
采取建筑工业化模式,到底会比传统模式节省多少成本?中民筑友科技集团首席技术官俞大有说,作为建筑工业化这块,建造周期是传统的1/3,节约时间实际上就是节约成本。
俞大有表示,“工业化方式基本上可以在做完设计工艺图之后,所有成本就能够精确测算下来。传统模式下,还有许多成本因为质量或周期的原因无法核算准确,工业化方式就可以去解决这类问题。”
一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如果传统建筑业以100%为基准,建筑工业化与之相比,可实现节能70%、节材20%,减少建筑垃圾80%,减少用工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