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泰康资产论坛上发表演讲,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存在来自于金融领域、国际秩序、国内改革的三大潜在风险。
第一大风险,是发生金融领域危机的风险。“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始终存在,但不是说一定会发生。”李稻葵解释,中国拥有较高的国民储蓄率——达到38%,以前的储蓄更多是国内非中介机构的民间借贷投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是通过中介公司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投资判断失误,且往往是系统性的投资出错,这无疑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
第二大风险,来自于国际的风险。以前全球各国已经习惯于国际上有美国充当国际警察来维持全球各地的固有秩序,而随着美国从中东等地的撤兵和军费的大幅缩减,世界也将迎来新秩序。中国人必须在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开展债务追讨等经济活动,这个过程中,某些局部地区可能会发生冲击,而这会反馈到中国国内,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在国际问题上,李稻葵建议,中国政府不可操之过急,“不要在一带一路到处撒钱,不能追求全面开花,而是要成熟一个投资一个。”而在美国在各地撤退的时期产生的真空,中国也不要急着去填补。
第三,中国国内自身的改革和调整还没有紧迫感,调杠杆、去产能的力度还不够。李稻葵认为,今天中国出现的产能过剩、银行坏账的情况,放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长期来看,并没有到最坏的时候。目前,根据IMF数据,中国银行业的呆账坏账约有7%,而从银行业拨备和国民储蓄率来看,这都是可以解决的。同样,今天中国要解决180万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与朱镕基时代2000万人相比,也更容易解决。李稻葵认为,有些政策需要简单一些、明确一些,不能既讲甲方又讲乙方,“政府需要下定决心”。
李稻葵认为,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但在结构调整、技术变迁以及国际化方面,企业依然可以抓住机遇。不管经济形势好坏,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这对企业家来说就有机会,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机遇。国际化方面,未来十年中国始终会有资本管理,资本账户不会完全放开,但中国既是生产国又是消费国,资产必须配置到全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