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林毅夫:“一带一路”为亚洲国家带来绝佳发展机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2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一财网
核心提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亚洲带来了什么?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看来,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新兴经济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这样一个新倡议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可以说是中国从1979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第一个最重要对外经济外交方面的倡议。”2016年3月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亚洲带来了什么?在林毅夫看来,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新兴经济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79年的中国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而在1979到2015年的“奇迹式变化”中,中国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9.7%;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2014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奇迹的秘诀是什么?在林毅夫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采取的一个非常务实的转型跟开放战略;采取了一个务实的、渐进的、双轨制的改革跟转型。”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资源、“要致富先修路”等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道路联通”中的经济学原理


“道路联通”正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首要内容,而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完全可以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林毅夫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最重要的市场思想在于:市场的范围越宽、分工越细,每个国家、每个地区就能够更好发挥它的优势,并以自身的优势与其他地区去交换,并形成多方的共赢。


“这个市场的范围多宽、多大,决定于交易费用多高。”林毅夫指出,“决定市场交易费用一个最关键的就是基础设施。”就中国经验而言,基础设施、道路联通越完善,中国就可以扩大市场范围、保证稀缺自然资源的取得,中国有优势的产品也可以进入到更大的市场。


对当前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正是最为核心的需求之一。“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很大的瓶颈,其中之一就是基础设施非常短缺,以至于很多国家很难把它的优势发挥出来。”林毅夫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切入点就是基础设施联通带来贸易、人文、文化各方面的沟通、流通,这个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是一个新的机遇。”


作为实现经济奇迹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也存在自身的优势。林毅夫认为:“首先,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面的工程施工能力,目前在世界上应该是最有竞争力的;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材料产业——钢筋、水泥等也是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对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中国有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是条件最充足的。”


“一带一路”国家的历史机遇: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


林毅夫同时指出,“中国还有一个大家可能不太注意到的条件,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发展得非常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型,而这个转型的起点是去发展那些劳动力非常密集的加工产业。”当前,中国已经变成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由于工资的上涨,原来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劳动密加工产业逐渐失掉比较优势,因此加工产业会转移到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国家。


林毅夫指出,“从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哪个发展中国家抓住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国际转移的窗口机遇期,这个发展中经济体就可以取得二十年、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甚至进入到高收入。”历史证据表明,日本在二战以后,抓住了美国工资上涨的机遇,所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等加工业转移到日本,使得日本战后取得快速的发展。60年代日本工资上涨,劳动密集型加工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则亚洲四条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抓住那种窗口机遇期,去发展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同样取得20、30年的快速发展,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现在是高收入。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刚巧抓住了亚洲四小龙转移制造业的窗口机遇期,使得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工厂。


当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遇正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绝佳窗口期。“这次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规模,比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亚洲四条小龙规模大得多。”林毅夫从制造业劳动力的规模进行了这一比较:“在60年代日本制造业雇佣人口970万,80年代韩国整个制造业雇佣的人230万,我们台湾雇佣人口是150万,香港制造雇佣的人100万,新加坡50万,这次中国开始转移的时候,中国整个制造业雇佣的人是1.25亿,单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雇佣的人口有8500万,这8500万的就业机将会在未来五年、十年转移到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去。


在“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工资水平在中国的一半以上,目前现在一般刚刚初中高中毕业进入到工厂的这些蓝领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工资600美元以上,所以要是“一带一路”沿线这些国家能够抓住这个机会,那么它们可以实现向中国以及亚洲四条小龙或是日本在战后那么快速发展。


“一带一路”共赢发展中与发达经济体


不过,林毅夫也强调:“要抓住这个机会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是政策环境,二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所以我相信‘一带一路’战略一方面靠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让各个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把它的国内资源跟国际资源联合在一起,然后抓住中国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的这个转移,我相信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像中国八十年代以后取得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也可以像日本亚洲四条小龙像战后一样取得高速增长,这可以说是对所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机遇,尤其是对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更大的机遇。”


林毅夫同时认为,“这个机遇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机遇。”林毅夫认为,当前发达国家还没有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当中真正复苏起来,现在国际描述发达国家的新名词就是“新的平庸阶段”。“对发达国家来讲,目前最需要的就是世界其他部分的快速增长,给它提供市场、提供需求,让它经济能够复苏,‘一带一路’这个倡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抓住中国产业转移的这个窗口机遇期占世界人口还是85%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不仅是中国实现让中国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的中国梦,这也是一个机会,让所有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变成发达国家的梦想的机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