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鸡发现鸭在水里生活,很是不解,就发生了一场“鸡同鸭讲” 的 “干湿之争”。
(图来自净宗法师的博客)
吴曼天和罗雁冰先生以中联重科的名义在2015年9月(网上显示时间)发表论文《湿拌砂浆的局限性和几个主要问题》,并在多个网站上转载,文章内容缺乏具体事实依据,也没有试验数据论证,武断地否决了“湿拌砂浆技术”,作出了不负责任的结论,对行业产生不良误导。下面对这篇文章的技术数据、论据和论述等做具体分析和探讨,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为了方便大家一起分析,把原作者的文章先复制在前,以斜体字表达,我的观点排于其后。图不再复制,原作者的原文:http://www.cnrmc.com/jishu/show.php?itemid=15588)
说明:本文讨论是正对属于国家标准《GB/T 25181-2010 预拌砂浆》范畴的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与特种砂浆无关。
《湿拌砂浆的局限性和几个主要问题》
(吴曼天和罗雁冰/原文)
【原文】湿拌砂浆, 顾名思义, 其基本特征如下:
1、在生产环节加水,但又要满足运输和使用所产生的等待时间;
2、采用湿砂作为骨料,因湿砂无流动性,因此无法筛分和获得产品所需级配;
3、因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适合跟混凝土施工一样的浇筑量大、施工简单、所需时间短的施工应用,如地坪浇筑; 作为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加水后就会产生水化反应并凝结固化,因此从生产和应用上来讲,尽可能晚的加水是解决绝大部分水泥基材料应用问题的宗旨。在生产环节即加水,意味着后续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如何延迟水泥凝结固化、如何提高运输速度和方量、如何加快使用速度来进行。但是,这与砌筑、抹灰砂浆“量小、分散、速度慢”的现场施工特点和要求是相左的。
【讨论/傅雁】根据以上描述,说明了原作者对湿拌砂浆技术的不了解,特别是对湿拌砂浆近二年的发展没有作认真调查。在2013年“穏塑剂”技术上市之后,湿拌砂浆可以稳塑48小时,这已经不是新闻,可以百度“穏塑剂”关键词,大量文献已经公开,不存在施工时间和水泥硬化之间的矛盾问题,过程中也不需要为加快使用速度而着急。穏塑剂的机理也都有文章公开讨论。原作者的文章发表在2015年9月(见网络),作为砂浆行业的技术专家,在没有对现有湿拌砂浆技术发展进行充分的文献调查和试验验证,擅自作出不负责任的结论,是不妥当的。
【原文】此外,如混凝土需要有级配的骨料一样,砂浆也需要合理的级配才能保证一定的施工性能和指标的实现,其中砂的级配就比较关键,而单纯的细度模数的概念并不能体现级配的组成。干砂或者机制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筛分性,通过规范设计的干混砂浆生产线的筛分和存储系统,可以形成产品配方所需的不同级配。湿拌砂浆因采用未经处理的没有流动性的湿砂,产品质量和性能只能取决于砂源,实际上没有生产质量的控制。如果采用经过筛分和不同级配的机制砂,湿拌砂浆原材料成本又会大大上升。
【讨论】国家标准《GB/T 25181 预拌砂浆》中,第5.3 骨料第5.3.1.中是这样说的:“细骨料应符合GB/T 14684 的规定,且不应含有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天然砂的含泥量应小于5%,泥块含量应小于2.0%。细骨料最大粒径应符合相应砂浆品种的要求”。国家标准《GB/T 14684 2011 建筑用砂》中又明确说明该标准中所指的建筑用砂,是指混凝土用砂和砂浆用砂。搅拌站在生产湿拌砂浆时,使用与混凝土生产同样国家标准的砂和级配,有何问题?国家标准是行业必须执行的法律,具有不可藐视的最高权威性。原作者把用干混砂浆的生产工艺,生硬地强加到搅拌站生产工艺中,无端指责搅拌站在湿拌砂浆中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用砂,是属于无知的任性。干混砂浆行业内有些专家对砂级配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这是一个误区。这不是国家标准GB/T 25181对砂浆本身质量提出的的要求,而是干混砂浆中“干混”二个字的特别需要。干混砂浆是一种天生不均匀的产品,其中颗粒尺寸相差非常大,从几个毫米直径的砂到几个微米直径的添加剂,离析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干混砂浆这个产品的设计缺陷,这种娘胎里带来的缺陷,使得这个产品的均匀性在应用中一直无法得到彻底解决,只能改善,而每进一步的改善,都需要增加成本。砂的多级筛分,本身就是一个耗能费时的工艺,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而湿拌砂浆加了穏塑剂之后,本身就是均匀的材料,与水混合后,添加剂都溶解于水,砂、水泥和其他掺合料已经形成一个有相当凝聚性、和易性和保水性的浆体材料,这种材料是很难不均匀的。湿拌混凝土质量合格吗?原作者也无法说它不合格吧?不然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混凝土行业就要推倒重来了。当然从技术角度叫板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必须提出科学的、真实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假如混凝土是合格的,为什么少了石子的湿砂浆就不能合格?干混砂浆为了“干混”二个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把简单的、只有二、三百元一吨的普通砂浆搞成“高大上”产品,这是对资源的浪费,对科学技术的滥用。在同样一个《预拌砂浆》国家标准框架内,湿拌砂浆采用如此简单的工艺就能使之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干混砂浆却要加入很多复杂的工艺过程,有人以为这是高尖端的研究成果,其实舍简单而求复杂的技术是一种“伪科学”。
【原文】二、湿拌砂浆的配方成本
相比干混砂浆,同样施工面积,湿拌砂浆主材和添加剂消耗更多,配方成本更高。
目前,业界普遍存在一种说法,认为湿拌砂浆因“不需要”烘干砂浆,所以材料成本低于干混砂浆,甚至湿拌砂浆的生产厂家也认为自己的砂浆材料成本低于干混砂浆, 事实果真这样吗?经过调查,我们以 M10 的抹灰砂浆为例,详细列举并比较了湿拌砂浆和干混砂浆的配方及材料成本对比,详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当干混砂浆加水量和湿密度分别为通常的 18.5%和 1.8 时,干混砂浆中水泥、粉煤灰和砂用量均少于湿拌砂浆,仅配方中主材的用量干混砂浆就比湿拌砂浆节省约15 元;这刚好是砂烘干的费用;另外,添加剂这一项,湿拌砂浆因额外使用了缓凝剂和减水剂,成本反而增加了约 16 元;如果要达到和干混砂浆同样的保水率,湿拌砂浆的配方成本至少要比干混砂浆高出 15-16 元/方。如果干混砂浆生产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干混砂浆在配方技术和生产技术方面的灵活性和优势,进一步降低加水量和湿密度,干混砂浆的配方成本优势将更加突出。
【讨论】原作者是否可以把“经过调查”的调查结果具体表述一下,列举涉及胡乱生产湿拌砂浆的问题搅拌站和问题建筑工地的名称,以正视听?但我相信原作者很难这么做,因为这种指责要承担相应的法律风险。不知道原作者是怎样做的调查和怎样选择的数据(见下面表1),为什么干混砂浆的湿密度要选择1.8t/m3,而湿拌砂浆的湿密度选1.96t/m3?有什么依据说湿拌砂浆不能做到湿密度1.8t/m3?请问原作者有试验数据吗?行业内都知道有一种现场搅拌砂浆经常用到的添加剂产品“砂浆王”,它已经被叫停,原因是这种材料导致砂浆含气量过高,容重过低,强度不能达到国标要求,导致抹灰砂浆空鼓开裂现象严重。原作者不考虑砂浆的质量要求,特意为干混砂浆选择一个低的湿密度数据,而为湿拌砂浆选择一个高的湿密度数据,从而牵强地得出干混砂浆成本低的结论(因为低密度的湿砂浆中含固体原材料少成本低)。技术报告最重要的精神应该是诚实和公正,随意选择对自己论点有利的数据,是不严谨的科学态度,也具有论据造假的嫌疑,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原文】三、湿拌砂浆的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要求和隐患
受到砂含水率及级配不稳定的双重影响,湿拌砂浆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相比干混砂浆更为困难和复杂。湿拌砂浆筒仓可借助经过一定改造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但不同于混凝土的生产,由于减水剂和缓凝剂的使用对砂含水率的变化十分敏感,而砂浆的需水量也会因为砂级配的变化而变化,这导致湿拌砂浆在生产线中需要经常调整加水量、减水剂、缓凝剂的添加量,否则砂浆的稠度、密度、凝结时间、开放时间、强度等指标都会相应改变。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很难做到频繁检测和调整的。更严重的是, 这些检验只能在事后进行,实际上,由于无法知道下一批次砂级配和含水率的波动, 配方的调整实际上也没有依据。
因此,湿拌砂浆的添加剂供应商以及生产企业经常会谈到的几个问题是:“每天进行减水剂掺量适配”、“通过稠度和密度的检测来判断减水剂掺量和水的掺量是否合适”、“每罐车砂浆都要上看料台进行取样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如果稠度和密度不合适, 则无法补救)、“砂浆运输时不能转动罐体否则有可能会变稀”、“如果不转动罐体则有可能离析”、“砂浆太干或太稀”、“砂太粗或太细”、等等。当砂浆与混凝土共线生产时, 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砂浆中混入大颗粒骨料的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此外,湿拌砂浆因预先加水,对运输和使用时间有严格要求,基本上必须按照工
地要求生产和运输送料,生产企业基本无固定的生产安排,生产量及运输时间基本取决于工地施工人数和施工时间,极易造成生产管理和调度的混乱,增加人工及材料成本的支出。
【讨论】以上原作者的这些忧虑,还是出自其对湿拌砂浆生产的不了解。国家标准《GB/T 14684 2011 建筑用砂》的适用对象是这样描述的:“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及其制品和普通砂浆用砂”。搅拌站用的砂如果符合生产混凝土的标准,就应该同样也符合砂浆生产的标准。2013年起,自从弗克首次将穏塑剂推上市场,湿拌砂浆行业已经有专门用于湿拌砂浆的添加剂了,这种添加剂也已经被列入正在编制的砂浆行业标准《抹灰砂浆添加剂》中(弗克是这个标准的主要起草编制单位之一)。2015年,市场供应穏塑剂不止弗克一家,穏塑剂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湿拌砂浆添加剂。这种技术在湿拌砂浆行业应该不是秘密,原作者还是停留在使用减水剂和缓凝剂生产湿拌砂浆的被淘汰技术上,并武断地得出“湿拌砂浆的生产和质量控制相比干混砂浆更为困难和复杂”这样的结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通过二年多的工程应用实践,在山东、河北、江苏、湖北、四川、广东等不下于几十家混凝土搅拌站都在使用普通建筑用砂生产湿拌砂浆,并遵照国家标准要求把砂的最大颗粒直径控制在4.75毫米以下,筛分速度和质量都满足生产要求,有的搅拌站正常供应湿拌砂浆已经超过二年,质量都没有原则性和普遍性问题(偷工减料的企业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原作者文章中危言耸听的那些困难,在实际生产湿拌砂浆的搅拌站都不曾遇到过。
对于搅拌站而言,每天对材料进行检查和适配,是生产混凝土常规的ISO质量控制流程,通过坍落度来控制新拌混凝土的质量、搅拌车运输新拌混凝土时的滚动搅拌等都是混凝土行业的传统手段,湿拌砂浆在搅拌站生产采用与混凝土生产类似的工艺,也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原作者为了证明干混砂浆的优势,如此贬低混凝土行业的生产工艺是否有失公允?就像混凝土必须使用减水剂一样的普通道理,湿拌砂浆也必须使用化学添加剂(穏塑剂),这样的湿拌砂浆根本不可能泌水,湿拌砂浆的特点是可以放置在砂浆槽中静止48小时,随时供施工应用,原作者在没有试验数据的情况下,又是怎样得出“在搅拌车中产生离析和泌水”的结论呢?
生产的安排问题,由于湿拌砂浆可以稳塑48小时,任何时候都可以安排生产和送货,很多工地都是下午到第二天凌晨送货,第二天早上开始使用。不知道原作者是怎样得出湿拌砂浆“极易造成生产管理和调度的混乱,增加人工及材料成本的支出”这样武断的结论?
【原文】四、湿拌砂浆的运输及成本分析
由于砂浆现场施工使用具有“量小、分散、速度慢”的特点,湿拌砂浆的运输需要消耗更多的车辆,运输成本高,管理难度大。
当前建筑工地抹灰施工的特点要求湿拌砂浆的运输送料具有以下特点:
1、因湿拌砂浆本身的特性,送料有时间限制--需后半夜 3-7 点完成送料,此外白天经常必须送 2-3 方/车补料(如图 3);生产和物流基本在后半夜,并且取决于跟工地的每天协调和跟进;
2、材料运输受交通、施工人数、施工时间等影响很大。事实上因为生产和调度人手有限,内部车辆调度问题等,很难及时、按时照顾到工地需求;
我们以同样的生产运输量来比较一下湿拌砂浆和干混砂浆在物流运输环节的成本,见表二(30 公里运距):
对于一个年产销 10 万方的湿拌砂浆站而言,由于湿拌砂浆需要每天在有限的 4 个小时内运输完成 300 方砂浆,需要集中大量的车辆和司机,特别是随着罐车方量的减小,比如 4 方的车辆,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量,人工的成本也大幅上升。随着国家对大方量罐车的逐步限制和取缔,势必使得湿拌砂浆的本来就高的运输成本再次大幅上升。
相比而言,对于一个年产销 15 万吨的干混砂浆厂而言,由于没有运输的时间限制和要求,企业不但可以自主灵活决定生产和调配运输车辆,而且运输车的数量和司机数量也较少,成本相对较低,管理也较容易。
【讨论】原作者这一部分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砂浆工地的使用量小了吗?散了吗?速度慢了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假如真的那么小而散,相信作为中联重科技术负责人的原作者也没有必要化这么多心思写这样一篇“鸡同鸭讲”的文章了。一个20万平方米的小区,用砂浆面积大约50万平方米,砂浆用量大约一万立方米。以中国习惯的施工速度估计,二个月完成工期,一天需要大约160立方米以上砂浆,一辆12方的搅拌车,一天要送大约13次,避开二个上下班高峰期,平均一个小时送一车。对于混凝土搅拌站而言,用一辆搅拌车就能完成一个工地的送砂浆任务。不知道原作者对商品混凝土市场有多少了解,4立方米搅拌车已经很少用,基本被淘汰。原作者故意选择最小运输量的搅拌车为例,不实贬低湿拌砂浆的运输能力,达到过分夸大湿拌砂浆运输成本的目的,其手段不可恭维。更离谱的是,原作者说送砂浆的搅拌车只能在下半夜运输,一天运输时间只有4小时,有何依据?混凝土都是下半夜施工的吗?
【原文】五、湿拌砂浆的施工问题及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湿拌砂浆的施工工艺更为严苛,需淋水、界面、厚度限制、批荡
时间限制、需要后期养护等,施工需要开展人海战术,几乎把所有的问题和质量隐患都抛给了工地,而干混砂浆则用多少取多少、基层无需淋水、可厚层一次性施工、也可薄层施工、不存在尾浆、无需养护,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由于湿拌砂浆必须采用减水剂和缓凝剂等外加剂以适应先加水造成的一些问题,也因为这些外加剂本身的特性,造成了湿拌砂浆自身无法克服的材料性能方面的种种弊端,也给施工单位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序和麻烦,造成施工成本的上升和施工质量的隐患。
因减水剂的使用产生流挂、无法厚层施工、施工速度低、工作量大;
因材料保水率很低又无法做到薄层施工;
因缓凝剂的使用和砂含水量及级配的不稳定无法控制工作时间; 因过度搅拌带来含气量增加导致强度下降; 稠度受搅拌和运输及天气影响很大; 因砂浆品质无法控制导致对基层处理要求很高; 湿拌砂浆生产企业需要反复跟用户强调下述要求,如图 4:“尽快上楼”、“注意干裂”、“基层需要淋水处理和界面处理”、“注意抹灰砂浆太厚滑落,需多遍抹灰”、“掌握收水时间”、“不要使用尾浆”、“头遍抹灰后隔天淋水再抹第二遍灰”,“砂浆需保湿养护”, 等等。可以看到,湿拌砂浆的施工速度缓慢、工序繁杂,反复施工,多遍抹灰、等待, 造成最终施工成本极大上升,质量无法控制。
【讨论】对原作者的这段论述,因为太空洞,没有具体案例佐证,都是武断定论,很难与之进行探讨,不是技术讨论的范畴。总之这些情况我们询问了生产湿拌砂浆的搅拌站和施工单位,他们都没有遇到过。如果原作者真的有实地调查的依据,请公开其调查结果,说明是哪些搅拌站和工地如此一塌糊涂的。作为一个技术的市场调查,原则是找出其普遍性,而不是抓住个别案例夸大其词。不可避免,湿拌砂浆生产厂也有偷工减料现象,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同样干混砂浆厂也有。我们写技术报告要实事求是,不能一棍子打翻一船人。为了打倒对方,用个别案例夸大到整个行业,是一种“文革手段”。不知道原作者的论述是否具有普遍性?
【原文】此外,由于湿拌砂浆送料量大,而砌筑抹灰又具有小而散的特点,所以湿拌砂浆的施工基本上需要依靠“人海战术”或者“频繁送料”, 以砌筑砂浆为例,每平方米砌体使用砂浆约 0.064 立方米,实际施工中用量更少,一车 8 方的砂浆,可砌筑砌体 125 立方米,以 200 毫米厚墙体为例折合墙体面积为 625 平方米,因此,需要同时集中大量的人力(约 70 多人)、物力同时进行施工,这不但增加了组织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 而且现在也很难找到这么多人同时在一个工地作业。对于抹灰施工而言,一般工地每栋楼只有约 10 人抹灰(5 个大工 5 个小工),如果按照人均完成 40 平米抹灰施工的话, 每天的抹灰砂浆用量不超过 8 方,且需要至少 14 个小时的“拉锯战”才能完成。这样以来,湿拌砂浆需要天天送料、且要求工地的抹灰工数量稳定,而干混砂浆散装筒仓内的 30 吨砂浆可满足 2.5 天的用量,出车频率和运输成本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讨论】“当代的”湿拌砂浆是可以用48小时的,没有原作者讲的那么恐怖。反而,干混砂浆还是没有脱离“现场搅拌”、采用的还是“用一点拌一点”的手工作坊模式,对于现代化快速施工而言有点过时和不合时宜。
【原文】六、湿拌砂浆和干混砂浆的机械化施工比较
湿拌砂浆如果想要采用机械化施工,如图 5,相比人工施工方式,额外面临以下问题:
1、为适应泵送及喷涂要求,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用量及成本进一步上升;
2、罐车在工地滞留时间超过半天甚至1 天、且罐体需要转动以避免材料离析,油耗、人工费用巨大,运输车效率更低、物流成本更高;
3、单次喷涂厚度不超过 0.5 厘米,无法一次完成 2CM 抹灰厚度,效率低;
4、9 方砂浆输送并喷涂需要完成 450平米,至少需要半天,且人工无法同期完成抹灰工作;需靠人海战术,与人工短缺矛盾;
5、输送高度有限,容易堵管,造成施工无法完成或者效率低下;6、清洗管道需要约 0.5-1 吨水,造成工地污染; 相比人工施工方式,散装干混砂浆的机械化施工(如图 6)则让施工变得异常简单
和高效。相比湿拌砂浆而言,具有如下优势:
1、仅外加剂成本上升;
2、物流无成本增加;
3、工地使用简单便捷、全自动化;
4、输送高度高,无需清洗管道;
5、单次喷涂厚度达 2 厘米,砌体无需界面淋水和养护等繁杂工序,降低施工费 6、降低人工使用到个位数,提高施工速度。
【讨论】说到机械化施工,湿拌砂浆是最适合的。这是因为机械化施工对材料的均匀性要求特别高,设备的堵泵、堵管都和砂浆材料的波动和不均匀有关。前面已经讨论过,这里再强调一下。干混砂浆是天生不均匀材料,即使在生产过程中充分混合均匀了,由于运输是采用槽罐车,大体积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颗粒和小颗粒之间的分离。在现场卸料过程中,大部分是采用气力输送,这个过程大、小颗粒间的分离更加严重。到达储存罐中,上下部位的砂浆组分已经因为分离而不同了。从砂浆料仓底部取料,再加水搅拌,不同时间取料,取出的砂浆组份有所不同(如:有的部位添加剂多一点,有的部位少一点),砂浆性能就会有波动。这种材料性能的波动,导致机械化施工的困难是不言而喻。当然,作为中联重科这样的设备生产厂应该有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关键是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成本为代价的,而这些代价最终都将转化到用户的头上。使用湿拌砂浆就完全不同了,砂浆到达工地后48小时内都能均匀(机械化施工速度快,一般也不需要48小时稳塑技术,24小时稳塑技术也就足够了)。砂浆到现场后,倒入砂浆槽中,用砂浆泵输送到楼层进行喷涂,直接、稳定、简单。机械化施工的速度非常快,采用弗克的机械化施工工艺和技术,一台设备一天八小时工作、三个大工、至少可以轻松地噴500平方米的墙面,砂浆用量大约10立方米。由于湿拌砂浆优异的稳塑性,施工时湿拌砂浆可以在管道内保存,并始终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这样使得湿拌砂浆机械化施工在中午吃饭期间、或其他原因发生时,可以随停随开。就一个机械化施工班组而言,一般至少可以有4台以上设备同时施工,湿拌砂浆的提供一点问题没有。如果说干混砂浆作为手工抹灰或许还行,采用欧洲的机械化施工慢作业模式或许也行,但对于中国式的快速机械化施工作业模式,干混砂浆的优势就没有湿拌砂浆强。干混砂浆送到工地的是半成品砂浆,需要在现场搅拌成湿砂浆后才能使用,这需要人工和时间;而湿拌砂浆送到工地是即刻就能使用的成品湿砂浆;在工地到底使用哪个更方便、更能满足机械化施工的速度?关于砂浆供应量的问题,试想,对于上万立方米的大底板建筑工程,搅拌站都能一个晚上完成供应泵送混凝土任务,区区一天几百、上千立方米的湿拌砂浆,会有问题吗?
【原文】七、湿拌砂浆的适用性及结论
湿拌砂浆因其特点,更加适合施工简单、一次性浇筑量大的流动性地坪砂浆的机械施工;因此,湿拌砂浆所涵盖的砂浆品种较为单一,业务范围也非常有限;而干混砂浆却可以涵盖所有墙材所需的薄层、厚层的砌筑和抹灰砂浆,半干性地坪砂浆、流动性地坪砂浆,以及所有的特种砂浆如瓷砖胶、腻子、保温、防水、自流平、灌浆料等等,客户面广、业务范围宽。
综上所述,湿拌砂浆因其在生产环节加水,从产品性能上讲,不适合砌筑抹灰砂浆的特性和施工要求,无法满足新型墙材对砂浆品质的要求,无法满足劳务短缺的施工要求;此外,配方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生产安排无自主权、施工工艺复杂、质量隐患多也是其无法克服的缺陷。
从发展历程看,德国、日本等最早发展预拌砂浆的国家,目前湿拌砂浆的份额不超过预拌砂浆总量的 12%,而且基本都是地坪砂浆。中国预拌砂浆行业从 1982 年诞生的 821 的腻子起算,已走过 32 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普通砂浆发展初期,即 2007 年六部局砂浆“禁现”文件出台前,干湿砂浆之争实际上已由市场做出了选择。最先起步的上海、北京、天津无一例外的都是湿拌先行,最终建筑工地和市场还是选择了干混砂浆。
【讨论】很多人提出疑问,既然湿拌砂浆技术那么好,为什么西方国家不采用。这个问题大家要仔细分析西方国家和中国国情的不同。需要研究双方使用砂浆的人文环境、经济条件和实际工地情况。不加辨别地粗矿学习西方经验是要犯错误的。西方国家的住宅大部分是别墅,用木材居多,工地面积小,慢节奏逐步开发。他们用很多高分子材料,水泥类就减少了。他们的干混砂浆比我们的成本高,但他们能够承受,我们不行。全世界可能我们的干混砂浆价格最低、用量最大、施工速度最快。他们用袋装的干混砂浆多,袋装干混砂浆是比较均匀的,只要生产厂混合均匀,小包装的就能均匀,这和槽罐车运输有着根本的差别。一车袋装砂浆运到工地,他们有很好的搬运工具配备,司机自己就干干净净地完成了装卸工作。我们呢?槽罐车运输,气力输送如果质量差的话,卸货时工地粉尘飞扬。问过不少施工单位为什么不用干混要现场搅拌,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干粉的粉尘比现场搅拌还大”。记得2014年一次散装水泥大会上,就有专家呼吁要尽快解决干混砂浆在工地卸货时的粉尘问题。由于国情不同,西方国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要研发湿拌砂浆的穏塑剂,所以他们没有这个产品。不是他们落后,是他们不需要。曾经和一些国外朋友谈起湿拌砂浆技术,他们都是翘大拇指的,湿拌砂浆和穏塑剂在国际上也是一种创新技术。当然,他们和湿拌砂浆没有利益冲突,不需要颠倒是非。
湿拌砂浆十年前在上海等地曾经失败过,那是因为当时没有穏塑剂技术的结果。任何一个优秀技术都是经历过多次失败才能最终成功。用当年曾经的失败来判定:“湿拌砂浆永远不会成功”,是违背科学发展精神的。
【原文】从实际应用的情况看,处于目前施工模式和现有技术条件下,湿拌砂浆相对干拌砂浆会大大增加政府监管难度、物流成本和施工组织难度,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低于干混砂浆。
【讨论】由于原作者的立场问题,选错了数据、立错了论据、写错了论述,导致其结论也是错误的。本次讨论的结论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湿拌砂浆更环保。湿拌砂浆彻底排除了工地干粉粉尘污染,使得砂浆从出厂开始,在整个城市中做到了“无粉化”,高标准的环保就是要追求“城市无粉化”。从环保角度讲,湿拌砂浆的环保程度比干混砂浆更彻底,更完善。
第二,湿拌砂浆合理利用剩余产能,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在基本不需要追加投资的基础上,满足了预拌砂浆的产能需求。
第三,湿拌砂浆推动了“砂浆禁现”的步伐。自从2013年弗克穏塑剂技术上市,湿拌砂浆已经成为国家标准认可的合法产品,全国范围内预拌砂浆的产能一下子全部满足了建筑市场的需求。砂浆禁现已经不需要为产能不足而担忧,大力推广预拌砂浆的时机已经成熟。砂浆禁现八年没有彻底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干混砂浆投资量和政府砂浆禁现的相互等待。干混砂浆(普通线)的投资一般都需要几百、上千万元,投资回报主要决定于砂浆禁现政策的力度有多大。而没有足够预拌砂浆量的供应,砂浆禁现也是一句空话。湿拌砂浆的成功,使得所有搅拌站都能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预拌砂浆。搅拌站基本不需要投资,在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工作之后,一般都能生产和供应合格的湿拌砂浆,从而使得全国范围内进行砂浆禁现成为现实。
第四,湿拌砂浆成本比干混砂浆明显低。市场上一立方米湿拌砂浆的销售价都比干混砂浆低10%以上。对使用者而言,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价格优势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雄辩”都是苍白的胡扯。
第五,湿拌砂浆更适合快速的机械化施工模式。由于湿拌砂浆是一种很难不均匀的材料、以及它足够的稳塑时间,无论从砂浆的供应量上、还是从连续施工的稳定性上,湿拌砂浆比干混砂浆更适合于快速的机械化施工模式。
第六,根据近二年湿拌砂浆工程实践的成功经验,“干湿之争”已经不是一个“干湿并举”之争,而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更新之争。
通过以上分析,怎么能说湿拌砂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低于干混砂浆”?由于原作者在行业中的特殊背景,对湿拌砂浆作出不谨慎和不妥当的结论,会对行业发展和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
(申明: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弗克股份公司无关。)
原文中的表1.
原文中的表2.
————————————
之前关于湿拌砂浆与干混砂浆性能对比的文章内容回顾:
下表通过15项对比,从环保、生产、运输、应用、成本等方面,分析干混砂浆和湿拌砂浆的不同,不讨论个别现象,只讨论他们的普遍特点,不难看出湿拌砂浆的优势。
表:干混砂浆和湿拌砂浆的综合性能比较
比较 内容 |
干混砂浆 |
湿拌砂浆 |
1、 原材料 烘干是 一道耗 能费事 的工艺 |
耗能:原材料砂需要烘干。干混砂浆,就是因为“干混”二个字把产品2/3的原料烘干了,使用时再加水润湿。假如只是为了质量和应用,都没必要这道耗能费事的“烘干”工艺。 |
节能:不需要烘干 |
2、 因为 “干混” 二个字 而多增 加的设备 |
多用储罐:烘干的砂需要用储罐储存。 |
节约储罐:和混凝土一样,砂可以直接应用,不需要放入储罐。 |
3、 生产过 程不环保 |
生产不环保:生产用燃料,排放会污染环境,增加空气中的PM2.5含量。生产过程中运输烘干的砂到储罐中,也会造成车间内粉尘污染。 |
生产过程环保:使用的是与混凝土生产一样的饱和面干状态的砂,没有粉尘。不需要燃料,对大气无污染。 |
4、 生产线 投资大、 回报小 |
生产投资大,造成资源消耗,从宏观意义上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
利用已经存在混凝土搅拌站的过剩产能,生产湿拌砂浆,在基本不需投资的条件下,实现市场扩展,符合国策要求。 |
5、 产品设 计的缺陷 |
天生是不均匀材料:干混砂浆组成决定了它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不均匀产品。干混砂浆组成的颗粒直径从几毫米(砂)到几微米(添加剂),这种不均匀性是娘胎里带来的缺陷,只能改善,而无法彻底改变。而改善也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 |
天生是均匀性材料:湿拌砂浆是天生的均匀性材料,一旦在搅拌站拌合完成,想让它不均匀很难。就像一滴酱油倒入一杯水中,是很难再分开来的。而且,这种均匀性是天生的,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就能满足。 |
6、 运输过 程中的 离析 |
运输过程造成离析:干混砂浆是用槽罐车运输的,运输过程中的震动或多或少会造成砂、水泥、粉煤灰和添加剂之间的离析。 |
运输不影响湿拌砂浆的均匀性:由于湿拌砂浆中用了穏塑剂,湿拌砂浆在运输这样的震动条件下,是不会离析的。试想,混凝土都不离析,砂浆怎么会离析? |
7、 卸料过 程中的 离析 |
卸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组份离析:干混砂浆到达工地现场后,要卸入工地砂浆槽罐中,一般采用气力输送,试想气体吹动细粉和砂颗粒会一样吗?所以必然造成工地槽罐中材料组份的不均匀。 |
卸料过程是搅拌车将湿拌砂浆倒入砂浆槽中,试想混凝土都能保持均匀,湿拌砂浆会不均匀吗? |
8、 卸料过 程中的 粉尘 |
卸料过程有粉尘污染:干粉砂浆是干粉产品,用气力输送来输送,管道、接口中都不可避免有泄漏,要防止这种泄漏,需要明显增加成本,不然很难保证。 |
湿拌砂浆没有干粉,自然没有粉尘问题,是最彻底保证建筑绿色施工的产品。 |
9、 工地砂 浆搅拌 |
工地搅拌:干混砂浆到了工地还是需要加水搅拌,虽然可以是机械化,但还是需要人工、搅拌设备等。“砂浆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禁现)”不彻底。 |
工地无搅拌:湿拌砂浆到达工地后可直接使用48小时,不存在现场搅拌,是最彻底的“砂浆禁现”。 |
10、 砂浆材 料性能 稳定性 |
砂浆性能波动:由于干混砂浆在整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组份离析,砂浆是在工地拌一点用一点,每次拌制的砂浆组份都可能由于之前的离析造成不均匀,导致最终砂浆产品性能波动。这种性能波动在工地是非常普遍,也是目前干混砂浆的性能在工地不被认同的主要因素之一。 |
砂浆性能稳定:湿拌砂浆本身是一种均匀性材料,经过搅拌站加水搅拌后,添加剂已经溶解并与砂、水泥、粉煤灰等均匀混合在一起。砂浆出搅拌站后,是一种稳定产品,到达工地后,供应商可保证其48小时使用的保质期。这样质量问题都由砂浆供应商负责解决,之间不存在材料供应商与施工使用单位的相互推托问题,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充分保证。 |
11、 使用便 利性 |
使用麻烦:干混砂浆在工地上还是需要搅拌后才能使用,材料性能波动时还需要人工调整。混砂浆和调整都必须有人工管理,也是性能的变化因素。 |
使用方便:湿拌砂浆是现成的直接使用材料,施工人员只要直接取用即可。如果把干混砂浆比作方便面,把湿拌砂浆比作叫外卖的餐饮,一个还需要家里泡水,一个拿来就能吃,那个服务更到位,用户更方便? |
12、 机械化 施工适 应性 |
不适合于机械化施工:因为干混砂浆是一种不均匀产品,而机械化施工最忌讳的就是材料不均匀。材料不均匀是堵泵、塞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机械化施工的速度快,目前工地现场干混砂浆槽罐式的小搅拌机,是无法满足机械化施工的速度要求的。 |
非常适合机械化施工:湿拌砂浆经过穏塑剂调整性能后,材料非常均匀,是机械化施工得以成功的根本保证。湿拌砂浆是通过搅拌车运输到现场的,一车可运12立方米以上的湿拌砂浆,运送速度快,而且任何时候都能满足送货,符合机械化施工的速度要求。 |
13、 产能 |
产能有限:干混砂浆的产能有限,目前大部分厂家都没有产能饱和,所以产量不足。但一旦市场全面使用预拌砂浆,产能又完全不足。一般城市只能满足需要产能的30%以内,而70%的产能需要新的投资。砂浆禁现自2007年开始,结果却如此可怜,再给个十年能满足吗?难。砂浆禁现需要有足够的砂浆产能,而足够的产能投资需要砂浆禁现政策的提前落实。先有鸡、还是应该先有蛋的相互等待已久僵持了8年以上。请问砂浆禁现还要等多久? |
产能足够:因为所有的混凝土搅拌站都可以生产和供应预拌砂浆,产能在“穏塑剂”诞生那天开始就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满足了整个建筑市场的需要,而且基本不需要投资。这样的好事砂浆市场今天就是遇到了,砂浆禁现还等什么?可以说,只要禁令严肃,搅拌站可以在一个月内向整个建筑市场供应预拌砂浆。 |
14、 环保 |
不够环保:因为其干粉的本性,使得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粉尘飞扬,无论对PM2.5,还是对工人健康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当然“可以整改”,但整改不要花钱吗? |
足够环保:因为它是一个无干粉的湿拌砂浆材料,在生产、运输和应用过程中都没有粉尘污染,是最能满足“砂浆禁现”的环保初衷要求的。 |
15、 成本对比 |
使用成本高:首先干混砂浆本身成本就高于湿拌砂浆,一般是湿拌砂浆成本的1.2倍以上。现场搅拌的人工、现场储罐的提供、环保要求导致的设备成本提高等加在一起,都比使用湿拌砂浆的高。 |
使用成本低:湿拌砂浆本身材料成本就低于干混砂浆。到达现场后直接使用,不需要多余的人工和管理成本,也没有额外的环保成本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