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个月,钢铁、煤炭都有违约了,终于水泥也来凑热闹了。其实山水违约跟水泥行业没啥关系,主要是公司管理权之争的产物,完全属于个案。但既然发生了,小编也就再来八卦一下水泥行业。
我们常见的水泥多数都是硅酸盐水泥,水泥型号主要分32.5、42.5、52.5……,编号越高,水泥强度越强。32.5的低标水泥因为弱爆了,但是占有率又太高,所以一直在取消和不取消之间徘徊。也有一些公司生产特种水泥,比如用于大坝呀、油井呀什么的,但是市场需求量小,规模不大。
水泥工艺简单,俗称“两磨一烧”。就是先把石灰石和辅料“磨”成粉,然后放在大炉子里“烧”,烧完就结成块了,叫熟料。然后再放进水泥磨里“磨”成粉,就变成了水泥成品了。但水泥生产工艺经过了漫长的演进过程。本世纪50年代,大师们发明了带“悬浮预热器+窑外分解”的新型干法的回旋窑工艺,终于成了当今水泥厂们的标配。现在多数水泥厂都用新型干法了,以前说的“半干法”、“立窑”呀什么的,都在成本压力和国家政策下关停了。
大家都用新型干法了,那怎么拼成本啊?嘿嘿,特简单,比大!水泥产能一般用每日产量计算,原来只有日产1200吨,后来到2500吨,再到5000吨,前几年海螺在徐州建了条日产1万吨的线让小编震撼,这几年陆续日产1.2万吨的开始投产了!生产线越大,生产效率越高,单位成本越低。所以,一般我们会算一下日产4000吨水泥生产线占比,能到百分之七八十,那说明生产线条件好。比如海螺、红狮、天瑞、山水,日产4000吨以上的线都占到70%以上了,看起来我们剧情的两大主人公天瑞和山水还是水泥设备界的“小公举”呢!
比完了规模,还有一个法宝,叫“低温余热发电”。这个最早是2005年左右海螺先开发出来的,每吨熟料可以节省70度电,大约可以节约25块钱,逆天了!市场马上效仿,因为节能环保,国家立马要求各水泥厂都上,要求全行业达到65%。前两年这个指标不同公司间差距还比较大,近两年估计差不多要上齐了。我们“小公举”海螺水泥、天瑞水泥、红狮水泥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是100%配备了,牛吧?
另外,辅料添加也有点讲究。如果煤矸石、废渣添加超过一定比例,除了成本有下降,还可以享受国家增值税即征即退,我们平时看到水泥企业的政府补贴,主要是来自于这一块。如果哪天这个补贴没有了,水泥行业又得哀声一片。另外,管理这种软实力,就不多讲了。虽然现在没余热发电竞争优势了,海螺仍然最牛,成本最低,不服不行。
水泥主要原材料是石灰石,那是不是自有石灰石矿山、成本又低的公司最有竞争力?非也。其实,水泥成本构成中,最大部分不是石灰石,而是煤炭。煤炭几乎占到了水泥成本构成的60%,换句话,水泥本身原材料不值钱,就是磨和烧所用的燃料比较费钱。不过,水泥行业向煤炭行业拓展能力不强,自有煤矿并实现自给的几乎没有,大家都外购煤,也基本实现了公平竞争。
那是不是内蒙的水泥企业靠着低价煤,就最有竞争力了?非也。上一个小文讲煤炭运输成本高,水泥就更高了。水泥本来才两三百一吨,稍微远点就不经济了,所以运输半径小的可怜。这种情况造成“地方割据”十分严重,每个省供需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做水泥行业研究的小伙伴累啊,得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看。我们简单分几个大区说一说吧。
先从华东开始说吧,谁让海螺是龙头呢!海螺现在其实已经是全国布局了,但是在华东的龙头地位最巩固。占有率第二和第三是中建材下面的南方水泥和中联水泥。想当年中联和海螺在华东市场争得你死我活,双方终于在徐州一战以海螺将生产线转让给中联宣告和解,维持了华东地区的和谐共赢。有一阵中联在华东地区提出“协同”战略,其实就是发动大家一起限产保价,曾经一度被分析师认为是拯救市场的良剂。结果海螺凭借生产成本低,根本不care中联,照样低价销售,最终“协同”没推行下去。华东地区需求旺盛,供给节制,一直是还算不错的市场。
再说西北,西北在2010年前,那绝对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香饽饽。国家西部大开发催生了投资热,但后来发现当地供给严重不足,水泥价格一直高啊。西北王中材集团旗下有宁夏建材、天山股份、祁连山业绩好的爆棚。后来这个区域拼命上产能,只用了两三年就过剩了。那地方没有人又没有经济,过剩产能根本消化不掉,终于从万众仰慕的高台——跌落了。
西南地区原来是拉法基一统天下的地盘,日子过得也好好的。后来2008年大地震,灾后重建大概念,大量水泥产能新建,很快一度成了全国最差的地区。小编觉得很无语,一共塌了多少房子、多少老百姓住帐篷,官方有详细数据啊,需要多少水泥这种算数题,连小编都会做,国家竟然算不清?哎!不得不提,中建材确实牛,2012年才跑去成立了个西南水泥,瞬间当年就干到了9000万吨产能,华丽丽成了西南第一大,远远超越了拉法基。小编对于中建材,确实要献上膝盖,资源整合能力不是一般的强。顺便说一句,中建材董事长宋志平,一度还兼任国药控股的董事长,是唯一一个兼任两家央企董事长的老总。在小编心里,这可是少有的几个真的是靠本事,而不是靠位置吃饭的国企老总。
东北新增产能最少,几乎没有怎么建厂。东北地区除了中建材的北方水泥外,还有亚泰水泥、天瑞水泥、山水水泥几大企业占居市场主导地位。几个寡头商量着搞限产,水泥价格这几年一直是所有地区价格最高的,这些企业踏踏实实的过了几年好日子。但是东北问题在于它是人口导出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为负了,水泥需求年年下降,日子也慢慢不好过起来。
华北最近一两年一直稳居中国“最差水泥区域”宝座。产业集中度最低,大量中小企业充斥市场又关不掉,导致水泥价格在全国排名最低。照理说京津冀一体化下需求应该有所期待,而且天子脚下又有环保压力,关停小厂应该比较容易,但是确实一直整合不好。冀东已经亏了多年,小编真的不知道它还能撑多久。真心好可怜。
中南这块一直较为平稳不好不坏的,华新水泥、葛洲坝算得上细分区域的龙头吧,可以和中建材、海螺的区域公司一争高下。水泥价格最近很有起色,小编没去查原因,留给看文章的小伙伴当作业啦。
华南王是华润水泥,台泥也占一定份额,整体算是稳定,暂不多讲。
其实也有好,国家从2009年起就已经开始限制水泥产能了。国家要求人均产能900公斤以上的省份不能再新增产能,小编去拉了一下,靠,哪里有人均900公斤以下的省份嘛!所以近几年一直在乖乖去产能,虽然关停的不多,但新建的也基本很少了。整体而言,过剩严重程度比钢铁、煤炭还是要好一些。
从需求方面讲,水泥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建房子、建路桥、城市基础设施是最大的需求,这几年房地产投资单边下行,基建投资拉动力也有限,造成水泥需求不旺盛。整体而言,未来可能还是会更差一些。但是至少,行业产能过剩还没有那么严重,做债的小伙伴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最后还得说点山水,从昨晚到现在,小编已经见过了各大券商各个版本的对于山水水泥的点评了。在此不多分析了。小编还是认为,山水是个不错的公司,张才奎本质上也是个有能力的企业家,中建材是个有作为的央企,天瑞也是个有想法的民营企业,亚泥也很不错。这些大佬争管理权,把山水搞倒了实在不应该,可能性也不大。慢慢等着山水尘埃落定,慢慢变好。这也给别的想减持套利的企业上了一课,这个市场野蛮人多,不好好提防确实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