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重大项目、PPP等稳增长措施提上重要日程。
日前,银监会、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信贷重点支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通过实施银团贷款、联合授信等开展信贷创新;鼓励针对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特点开展金融服务创新。
记者了解到,PPP项目落地难,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融资难,万亿PPP项目无法落地直接影响稳增长。目前各地均将融资创新摆到推广PPP的重要地位,其中安徽省开创的担保+PPP、基建+产业+金融等模式获得财政部门认可。
安徽路网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刘义富说,PPP需要对金融进行顶层设计,通过金融带动所有参与主体。
资金不到位制约项目落地
由于财政收入紧张,加上地方债压力等,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到位难。银监会、发改委联合下发《指导意见》,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以重点领域重大工程为核心,全面做好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金融服务工作。
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表示,《指导意见》的发布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是通过加强金融结构与项目的对接,减少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质量。
今年前7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近29万亿元,同比增11.2%,与今年1-2月份的同比增速13.9%相比,下降的幅度较大。与此同时,今年1-7月份,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6.8%,比投资增速低4.4个百分点,这些因素直接拖累GDP增长。
韩志峰说,目前投资本身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再加上项目到位资金比较缓慢,投资增长缺乏有力的支撑。“如果没有资金,这些项目建设将难以为继。”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认为,重大项目资金不到位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差有一定的关系,“部分项目公共性强而经济效益不高,项目本身带来的收益不足,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中国现代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丁伯康向记者表示,有现金流的市政公用领域,如供排水、燃气等项目,银行很愿意贷款,但这部分项目比较少,更多的项目仍面临融资难。“作为社会资本的参与方,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面临后续融资来源的问题,《指导意见》从政策措施及资金渠道方面提供有力支持,需要通过服务创新。”
各类PPP融资模式诞生
目前,各地在推出PPP项目时均把投融资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其中多省已经建立了产业基金。
8月20日,广东省政府召开PPP项目推介会,共发布122个项目涉及总投资2814亿元,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6大领域。
从各地实践看,PPP项目主要由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合成立的项目公司(SPV)来运作。出钱方主要是企业,但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资金流都不充足,因此寻找融资成为必然选择。
由于PPP项目大多没有存量资产,在抵押上没有优势,因此丁伯康建议:“对PPP项目的融资,急需打破现有的信贷政策限制,加大新的资金供给。”
北京政企合盈经济咨询中心执行合伙人李刚对记者表示,PPP项目类别千差万别,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独立运营,应鼓励联合体参与投资建设,分工运营,参股项目的公司共同分担融资风险。
目前,PPP在实践中已诞生了各类联合体模式,包括基金+基建、基建+产业+金融、担保+PPP等。作为PPP大省,安徽省目前在这方面步伐较快,并将模式推广到各地。
日前,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外公告称,安徽路网与浙江金城资产管理公司联合体成员共同参与项目投标,中标安顺市西秀产业园区西九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规模虽然不大,但受限于国家政策和地方财力,项目迟迟没有进展,而引入PPP模式后,安顺新鑫源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授权出资人,将与安徽路网、浙江金城两家联合体成员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作为主体单位统一对外签订融资和施工总承包等各类协议。
刘义富说,这次投标是基金+基建联合投标,两者互补整合,这是一大金融创新。
担保+PPP模式
“银行为什么不给PPP项目贷款,还是抵押担保的问题。”刘义富说,“很多土地无法做抵押,如果引入大的担保集团可以为地方政府增信,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的承诺可以作为反担保的条件。”
近日,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与安徽路网合作的首笔PPP模式融资担保项目顺利放款,贷款方为太和县人民政府,贷款金额20亿元,首期投资10亿元,重点用于太和县基础设施建设。
对此,财政部官网发布文章称,“担保+PPP”模式是全国PPP合作模式中的首次创新,将有效发挥担保增信作用,调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推动PPP项目建设。
据悉,担保+PPP模式体现了3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引入担保增信,管控各方风险,从而保证交易的顺畅进行;二是设置了PPP项目资本金方式,积极引进基金等社会资本参与投资PPP项目建设;三是坚持综合成本可控,综合融资成本原则上控制在每年7.5%以内,最高不超过每年8%,体现政策性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