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铜川市成功申报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后,结合打造药王山大景区开发建设,该市忍痛舍利向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主导产业开刀,出硬招,上硬手,对药王山景区周边的9家水泥厂进行关闭并拆除,目前已完成6家水泥厂的拆除工作,拆除破坏的生态环境也已得到基本修复。
记者从耀州区副区长朱志民那里了解到,景区周边水泥企业全部拆除完成后,每年可减少能耗约6.5万吨标准煤,消减粉尘约2.05万吨,对推进铜川市转型发展和全面治理西安以北100公里范围内重大粉尘污染源具有重要作用。
“我家就住附近,以前因为水泥厂的存在所以污染特别大,现在周边的水泥厂基本拆完了,还修建了生态湖,环境和空气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我每天都会去湖边锻炼身体”,市民曹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
铜川因煤而兴,1958年建市,被誉为陕西“煤都”,“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项目中的秦岭水泥、王石凹煤矿落户铜川。几十年来,铜川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着源源不断的煤炭和水泥的同时,也使得自己满目疮痍。“上街打着伞、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是昔日铜川人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污染成了铜川人的“心肺大患”。
对于铜川,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根本出路就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基于这一认识,铜川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宁可牺牲GDP,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超前关停、淘汰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累计关闭拆除了57条水泥生产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生产无立窑;对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关闭拆除了近500家“十五小”企业。
综合示范工作开展以来,铜川市关闭了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地方铝厂的铜铝公司耗能严重的100KA预焙电解槽330台,牺牲了12亿元的工业增加值,减少了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特别是位于南市区耀州主城区中,又处于国家4A级药王山大景区范围内的9家水泥企业,其中的秦岭水泥公司曾是亚洲最大的水泥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也为铜川的城市发展带来了繁荣。而如今,这些水泥企业却成为了城市转型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也给药王山大景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综合示范工作契机,计划在三年内引导这些企业全面停产、拆除,涉及关闭产能达1000万吨。
铜川市耀州区白水泥厂是此次拆除对象之一,总经理陈久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得知要拆除我们厂时,我们确实很有顾虑,因为我们厂是一个效益相当不错的企业,但一个企业不仅要为自身效益着想,更要担起社会责任,所以我们会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拆迁工作,为大美铜川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在拆除水泥厂的同时,该市还加紧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建设水域面积300亩、水生植物100亩的药王湖和药王生态湿地公园。并积极引导关停拆除的企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发展。药王山景区区域内的水泥企业拆除后,将依托“药王”资源,高标准建设中医药养生产业园区,形成集文化体验、保健养生、医药会议会展、医药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产业链。现已同北京中医药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将在药王山附近创办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学院、孙思邈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项目。
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对铜川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铜川市以综合奖励资金为杠杆,带动社会投入共计22.5亿元,对市内9家水泥企业全部实施关停,淘汰产能1000万吨,同时在水泥厂原址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实现了结构优化、就业增加、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等多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