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森水泥快速而又充满艰辛的成长之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落实,西部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水泥建材行业在西部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利森水泥集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自2003年年底入川以来, 2005年1月就在小平故里广安投产了第一条日产2500吨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6年3月,达州利森建材8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成投产;2007年8月,德阳利森日产3200吨年产13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2008年6月利森能源第一条4500kw余热发电余热顺利发电;达州利森水泥4000吨熟料生产线也将在09年初投产。短短五年,利森水泥从无到有,成为目前产能居四川省内第二位的水泥生产企业。利森水泥的快速发展被中国水泥网、中国建材报称为“利森速度 ”,而“利森”水泥2007年被四川省评为名牌产品。
上述成绩得益于利森集团两大股东——香港利万集团和浙江步森集团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得益于我们浙商吃苦创业、不断开拓、整合资源,超越自我的精神,也得益于社会各界、家乡父老和在川浙商的大力支持。
目前,利森集团在地震中严重受损的德阳利森生产线恢复生产的各项工作正紧张进行,规划中的德阳利森二线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凉山州会东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贵州福泉32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也将在年内陆续开工建设,并将在2009年底建成投产。
回顾利森的发展之路,有几点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一是要抓住机遇,果断决策。利森两大股东的主业分别是石油化工和服装生产,进入建材行业的跨度之大、难度之大、风险之大可想而之。以浙商的精明和敏锐,两家股东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困难可以克服、风险可以控制,但机遇稍纵即逝。利森今天的成就是对当年艰难的第一步最好的回报。
二是要抓住人才,科学管理。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利森通过事业吸引人才,情感留住人才,待遇激励人才,将一批有志有才、有情有义之士凝聚成公司核心团队,正是依靠这个团队,我们才实现了德阳日产3200吨的生产线开工仅一年就建成,所有生产线均一次投产成功并很快达产。在利森这个平台上,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得到很好的结合,公司形成了核心的管理团队,技术团队,营销团队和各层次后备人才队伍。
三是回报社会,良性互动。企业不是在真空中生存发展,利森通过政府的招商引资落户地方,同时,也用不同方式回馈社会,实现良性互动。据不完全统计,利森入川以来,上缴各项税费达2亿多元,企业本地化用工人数比例已超过70%。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了企业当地就业人员的思想转变,逐步了解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企业管理要求。此外,利森一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反哺社会,成立爱心基金会帮助困难职工和社会受困群体,捐资助学,建立希望学校,积极进行社会救助和参加公益事业。
四是永远居安思危,永远如履薄冰。利森取得了一些了一些成绩,但确实与大型企业相比差距甚远。拉法基与亚东水泥都是知名的跨国企业,同处四川,我们就抓住一切机会向他们学习取经,提高利森的竞争力。
五是团结浙商,共同发展。利森的发展壮大,是和大批在川浙商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的。在寻求政府支持、寻找合适人才、解决企业难题、适应当地文化等方面都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二、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5.12大地震对利森集团位于重灾区什邡洛水镇的德阳生产线造成巨大损失,生料均化库错位倾斜、煤粉仓受损严重,生产线多处受损,中控室瘫痪,包装车间控制柜等重要设备受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过亿。同时,两名员工遇难,10几名员工受伤,8名员工被困震中汶川映秀。
面对大灾,利森团队表现出良好组织性和战斗力,公司领导和各项管理干部组织人员联络外出员工、搭建临时安置设施,派出车辆和工程机械帮助地方运送伤员和救援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汶川考察项目的8人利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各自的优势,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克服震后极端恶劣的气候和交通条件,在地震发生的20多个小时后,徒步跋涉,全部毫发无损从震中撤出。创造了一个奇迹。利森团队保存完好,为尽快恢复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利森员工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检查设备,排除危险源,邀请专家和设计院鉴定受损情况,制定恢复方案,采购补充设备,修葺受损部位。目前,德阳生产线已恢复部分水泥生产能力,有信心在2到3个月内完全恢复生产能力。
在自救的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当地抗震救灾,董事会主席王志良先生在知悉地震的第二天就以个人名义向什邡捐赠现金100万元,公司在第一时间派出工程机械救援,由利森工程机械直接从废墟中挖出的被埋人员达120多人,其中有幸存者七人。同时公司将各类车辆无偿提供政府和部队参与抢险救援,公司洒水车无偿为灾民送水,公司成立三个爱心救助组,由集团公司和德阳利森的主要负责人亲自赶赴八角、灵杰、洛水、龙居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将一箱箱方便面、饼干、蛋糕等物品,送到员工家中和受灾的百姓手中。甚至公司副总亲自上阵充当驾驶员,一时在当地被传为佳话。还为受灾较重的周边村镇村和提供了柴油发电机,方便了该村救灾工作的开展和灾民的生活。把汽修厂房提供给当地政府作为物资接收和发放站,目前还在免费为参加抗震救灾的几百名解放军提供水电和驻扎场地。
在自身遭受重大损失情况下,利森员工仍个人捐资总计50万元,支援灾区。 2008年5月21日,步森集团董事长陈能恩一行到四川灾区慰问,捐款100万元;2008年6月10日,利万集团董事长、利森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志良来到德阳利森,在亲眼目睹灾情的严重性后,个人再次捐资500万元支援重灾区什邡市,个人总捐款达600万元。
三、灾后四川水泥需求分析及利森发展
据了解,目前四川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生产线21条,产能为2100万吨,在建生产线36条,产能4220万吨,正在规划的36条,产能3650万吨,总量达到9970万吨,基本能满足四川今后5至10年水泥正常需求。5.12汶川大地震后,媒体预计四川将催生水泥需求一亿吨,我认为这是不符合实际。从地震后民房、公共设施、交通道路桥梁重建来看,考虑部分重建或加固即可,估计增加需求在6000万吨左右。
地震后,海螺、中材、红狮、冀东等水泥巨头相继高调宣布将入驻四川,再次掀起了四川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高潮。加上四川原来水泥骨干企业拉法基、亚东、峨胜相继扩能,预计到2010年,四川水泥生产总量将超过1.2亿吨,届时四川将出现水泥生产过剩现象,四川水泥又将面临新一轮洗牌。根据四川水泥协会调研报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四川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全省的生产能力布局基本与2010年水泥消费需求吻合,不同产区可能出现一些不平衡和偏差,还可以加以适当调整。
②如果到2010年前能够如期完成现已规划的新型干法产能,并在2010年前如期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0%(淘汰2000万吨落后产能),到时我省水泥产量约为1.2亿吨,接近四川2012年才能达到的水泥消费饱和峰值水平。届时将会出现激烈竞争。
③地震后四川面临过渡投资现象。地震后一些企业受到影响停产,对市场需求又一定影响,但是在几个月后这些企业复产后,市场需求空间将被填补,而新建的线无法满足灾后重建需要,可能会导致水泥供应紧张,但是等到所有水泥生产线投产后,在填补灾后重建市场空白后,水泥产能将出现严重过剩,这时企业开工不足,部分资本将撤出水泥行业。
对此,利森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发挥先发优势,迅速提升实力,强化成本控制,积极应对竞争”的战略方针。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扩大在成都及川东地区的市场影响力。6月5日,德阳利森与什邡市政府签订了再建两条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合作协议书。同时,要求加快已经开工的达州180万吨/年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进度。
二是扩大市场支撑点和延伸产业链。继2008年3月公司与贵州福泉市政府签订32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协议书后, 6月27日,利森与凉山州会东县政府签订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合作协议书。在本月内还将与政府签订投资超亿元的30万吨预拌砂浆、60万方商品混凝土和水泥制品投资项目,也将与当地磷化工企业合作进行磷石膏开发项目的签约仪式。
三是开发水泥生产新工艺。利用公司技术优势,开展以处理废料废渣为目的的水泥生产工艺改进研发。主要项目包括电石渣制水泥项目、磷石膏制水泥项目和以及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等,为此,利森将加快集团技术中心、信息中心、培训中心的建设,准备在5年内建成水泥行业国家级实验室,西南最大的水泥职业培训中心,将集团建设成为水泥生产、研发、资源综合利用的安全、健康、环保型循环经济典型企业。
四是加大配套资源投入,除石灰石矿山外,利森还在煤矿、石膏矿等水泥生产必需的矿产、能源资源上加大投入,目前利森参股的煤矿资源达1000万吨以上,全资控股石膏矿500万吨,做到既保证资源供应,又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利森水泥还只是行业中一棵小树,与行业中兄弟单位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希望能通过本次大会能够学习兄弟企业的先进经验,在大家的帮助下迅速成本,实现我们振兴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各界的经营宗旨,将自己打造成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建材龙头企业,为西部水泥建材行业发展尽到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