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急需打造更务实的“2.0版”绿色建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3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长安大学 郭婧皓
核心提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本该正常发挥的作用切实发挥到位,绿色建筑的本质其实就在于此。只要我们把本该做好的事做好,绿色建筑就能从1.0版升级到2.0版,就能真正从示范阶段进入适用期。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本该正常发挥的作用切实发挥到位,绿色建筑的本质其实就在于此。只要我们把本该做好的事做好,绿色建筑就能从1.0版升级到2.0版,就能真正从示范阶段进入适用期。


近年来,在政策的大力推动及各方的积极努力下,绿色建筑不论地域普及还是工程案例数量,或是技术运用水平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绿色建筑咨询设计的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种种实际问题,正常解决问题的同时,针对性地分析、总结与反思,是取得下一步发展的基础。总体而言,当前绿色建筑需要应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是在项目过程中,咨询与设计分成两个团队完全独立工作问题。几年前的建筑工程设计还没有“绿色咨询”的概念,近年来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绿色咨询的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项目接受,现如今似乎已经成为绿色建筑工程设计、建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绿色咨询业务的发展,对设计来说,解决了评价体系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改善室内外环境这些原则,与现行设计体系建筑结构水暖电专业配置,相互之间不严格对应的矛盾,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快速普及功不可没,给设计、施工快速绿色化提供了必要支撑。


然而,咨询设计两支团队甚至两家企业、各有流程的分工协作方式,却很难找出比“达标”更深刻的共同利益目标,也就是说这一协作方式在实践中很难把绿色建筑追求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深切地落实到建筑工程设计中去,多半情况下只是在满足标准条文的“对标要求”,使绿色建筑开始徘徊在比较低的水平。


其次是绿色建筑没有达成与人们预期相符合的效果。一些绿色建筑只是申请“设计标识”,并没有申请“运行标识”的兴趣;一些绿色建筑采用的“绿色技术”并没有表现出节省的效果,反而更加浪费;一些绿色建筑采用的“绿色技术”虽然建设了但实际上根本不能运行,或者运维费用很高根本用不起。


对项目实际运行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及信息公开公示,这些能够推动行业整体进步的信息,往往很难查找,甚至被视为“商业秘密”。针对效果的量化信息缺失,使人们对于绿色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定性的、想象的层面,与亲眼所见的问题比对,更加剧了预期和效果的差距。


最后是绿色建筑的实施并没有让老百姓得到应有的实惠。绿色建筑的“标识”,能让开发商增加新的卖点,或许还能获得更多的租售收益,但对于老百姓而言,即便是采暖费、电费这些生活支出,也难以找出多少看得见的减少。


以家居照明为例,以前是灯泡便宜耗电多,现在照明耗电少了,可灯泡却贵出了更多,对于家居生活这真的划算吗?风电光伏热泵等等技术的大量使用,会让生活成本或者运行成本、用能成本产生真实的下降吗?大量的政策补贴、技术创新产生的收益,或许消耗在各种所谓“商业模式”中,又有多少能真正流向社会、流入寻常百姓家呢?


绿色建筑虽然越来越多,但人民群众依然不清楚哪个是绿建,什么是绿建,这不仅是个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更是个“没有感觉”、“找不到感觉”的问题。从咨询设计市场反应来看,不少建设单位认为绿色建筑“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这种观点还有蔓延的趋势。


绿色建筑发展的初期阶段,不妨称作“绿色1.0”。面向绿色建筑未来发展,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导向,根据我院大型工程项目设计经验丰富、研发能力强、擅长设计创作的特长,在建筑工程设计实操中我们提出“绿色2.0”的观点。


首先要确立“非常节省、非常环保、非常好用”的原则。这三点原则与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理念如出一辙,却更加便于现行专业配置实际操作。


例如非常节省的提法,在确立项目节省目标的前提下,更加便于不同专业分别在土地、材料、水资源、冷热能源消耗、电力消耗方面,采取各自专业行之有效的、最为适用的设计手法。工作内容上,咨询和设计确有不同。


设计师往往更容易从总体上把控和平衡建筑项目的各方面要求,然而却难以掌握各种量化分析工具。在项目中由设计人作为主导,咨询者把重点从系统设置建议转移到量化支持方面,有主有次的配合便于源头控制住技术堆砌。


其次要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进一步融入被动式技术。“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行业内早已提出,如何定义和区分主动被动也基本明晰,但在方案创作中如何才能有效落实被动优先原则呢?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观点是:建筑师要在心里假定空调、照明这些技术还没有被发明,以这种心态去处理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布局、朝向、体型控制、通风、保温、采光这些被动式手法就会变得理所当然。机电专业在这样的建筑本底上,辅以主动式技术,自然也更易实现节省。


最后是开展机电系统调适业务。建筑项目的土建和机电,有不同的模式,甚至可以理解为属于不同的业态。比如当一座大楼开业,土建部分的主要花费就算完成了,日后的养护费用占比不大,反观机电设备,开业时花费大约完成15%,另外85%将用于日后的运行、维护和更新。


从设计的角度看,机电专业设计除注重客户满意以外,更重要的是用户满意。建筑项目的验收,说明机电系统能够正常使用,是否符合设计的初始使用目标则是另一回事。因此机电专业必须了解所设计的系统在实际使用的各种工况下究竟能不能用,表现如何。也就是关注建筑物的实际运行消耗和排放水平。


另外,设计院开展机电系统调适业务,机电专业工程师参与系统安装,才有机会把控项目的完成度,确保所设计的系统在多种工况下能够表现正常,把各种绿色技术实实在在地落实在项目中。


建筑设计阶段,以设计团队主导,咨询专业做好量化支持和性能评估。而在项目建设阶段,针对复杂项目机电专业要进行系统调适,投入运行后回收数据分析效果。这些观念都不是什么新奇理念,只需要把本该做的做到、做到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