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际油价尚无企稳迹象,国内成品油已现“十三连跌”。显然,原油市场寒风劲吹,也将下游产业链吹得遍体冰冷,而重要中间体环氧乙烷市场更是寒意逼人,产品价格连创新低。
从理论上说,原油下跌势必也会带动乙烯价格下跌,而环氧乙烷作为乙烯的重要下游应该直接受益。然而,若从我国原油配置特征、乙烯供应结构、下游产能匹配现状加以考量,则很容易发现,油价大幅下跌看似利好下游产业链,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对环氧乙烷来说,其利空作用甚至更为明显。
首先,由于我国原油采购周期较长,一般在60天左右,甚至90天以上,因此短期内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必然让整个产业链难于消耗掉先期高价油,但包括环氧乙烷在内的产品又必须按照市场价进行交易,从而导致产销倒挂。显然,这种情况让行业难于跟上市场节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形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被动局面。
其次,环氧乙烷市场定价很不充分,价值扭曲严重。目前,央企和大型国企基本控制着石油资源和乙烯生产源头,这些巨头为获取市场优势地位,往往采用低位定价策略。例如,目前环氧乙烷价格已降至7000元(吨价,下同)。而下游乙二醇价格在5800元,按1吨环氧乙烷生产1.4吨乙二醇折算,环氧乙烷合理价格应当在8200元。可见,当前生产环氧乙烷已毫无利润可言,特别是身处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亏损经营已经成为新常态。
再次,高速扩能祸害渐显。近几年来,在江苏、浙江、山东、辽宁、湖北、四川等地,新增了大批环氧乙烷装置。这些新增产能具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区域相对集中,市场交集较大;二是投资规模越来越大,由先前的3万吨,再扩大到5万~8万吨,目前单套产能普遍超过18万吨。2005年国内环氧乙烷产能仅有37万吨,2014年国内总产能达到395万吨。从进口乙烯的角度看,我国是乙烯净进口国,东北亚的乙烯价格基本已被日本和韩国所控制,所以乙烯涨跌跟原油价格波动不成比例,如按现在920美元的乙烯生产环氧乙烷肯定亏本,以进口乙烯生产环氧乙烷根本没有出路。
最后,下游需求不匹配。环氧乙烷下游衍生物有数千品种,其中60%以上用来生产乙二醇,但目前乙二醇主要下游聚酯业受大环境影响,持续疲软需求下降,最终通过传导作用削弱了对环氧乙烷的需求。其他下游主要有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凝土减水剂、醇醚、乙醇胺等系列产品。然而,因这些化工新材料市场发育缓慢,有效需求每年增长一般不高于5%,而目前市场稍有规模的产品总共也仅有一二十个品种,规模超过10万吨的更是寥寥无几。显然,与体量庞大的环氧乙烷相比,供应远远大于有效需求。
综上所述,目前环氧乙烷市场已进入各种矛盾加速积累期,要想“冰雪消融”走出困境,还需假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