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地方政府立“军令状”的时候了。与以往力争向上不同,调低经济增长预期成为2015年的主动选择。
记者据公开资料整理,已经召开了地方经济工作会议的省市大多主动下调了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浙江省2015年GDP增长目标是 7.5%,比2014年的目标下降了0.5个百分点;湖南省提出的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5%,低于2014年10% ;河北省则选择将2015年GDP预期目标由去年的8%下调至7%;甘肃省和宁夏自治区更是将2015年GDP增长目标确定为8%,均低于2014年的 11%和10%的目标。
然而,在降低经济增速预期的同时,2015年却也将是各个地方“大干快上”的一年。2014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的50个交通基建项目将进入开工期,包括高速 公路、城际铁路在内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四川、云南、贵州3省已经确定的年度交通建设投资均超过千亿元规模。
一增一减间,钱从哪里来? 是个问题。
稳增长难回避“铁公基”
“稳增长”依然是目前政府的主要任务。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 年12月出口增速回升5个百分点至9.7%,进口增速回升4.3个百分点,年度下滑2.4%。年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增长3.4%、6.1%和0.4%,与年初既定目标有一定差距。
进出口的下滑显示当前内外需依然较为低迷,而且内需相对更弱一些。
稍早前公布的12 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为50.1%,较上月继续下滑0.2 个百分点。这也是该先行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出现下滑。
这一背景下,拉动经济增长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短期看,基础设施投资成为较为一致的选择。
2014年12月底召开的湖北省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5年经济工作时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更大力度调结构转 方式,并“坚定不移抓投资,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底盘’”。2014年12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要求“以交通建设为 重点,提升基础设施优势”。
“今年经济增长动力还应该在内需。”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常务总监兼联席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记者表示,目前房地产投资降温,工业投资也缓慢减速,但基建投资领域则有比较大的空间。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24日,发改委所批复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投资总额已达15629.22亿元,6次集中批复了25个铁路项目、5个机场项目、3条特高压项目及1个港口项目。
随后,通过《加快推进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等重大工程建设》意见,国务院明确将支持投资包括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 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这又被媒体称为国家发改委确定了“七大重大工程包”,甚至有媒体估算可能为 2015年带来超过7万亿元的基础投资项目。
不过1月8日,国家发改委在回应“今年投资将超过7万亿”消息时表示,这不是额外的经济刺激,与2008年的4万亿有着本质区别在于中央政府投资不是新增大量的财政投入来强刺激,而是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
地方政府“独木难支”
强调社会资本的引入,这个声音已经不再陌生。但从眼下的实际情况看,这个呼唤不仅是“与民让利”的开放姿态,更是建设的实在需要。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9953亿元,同比增长9.1%。1~11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29595亿元,同比增长 8.3%。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801亿元,同比增长12.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5152亿元,同比增长6.4%,不及2013年同期增幅的一半。
同期,中央财政本级支出19065亿元,同比增长7.4%;地方财政支出107243亿元,同比增长10.6% 。
作为地方基建项目的主要投资牵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是基建投资主要的融资来源。 受政策收紧和地方政府债务到期的压力,2014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也出现继续缩减现象。
来自Win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日,自2014年12月份以来,城投债发行仅60只,发行规模为776亿元。其中,12月全月共发行56只,规 模为729亿元。相比去年11月份的123只、1169.2亿元的市场规模,发行量基本“腰斩”。同时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近半个月以来,城投债仅 发行4只,规模共计47亿元,环比上月锐减9成。
“由于43号文将存量债务与新增债务划清界线,新增债将纳入地方预算,但口径比较紧。据业界按43号文要求,地方融资平台从此举借政府债务,那么目前的城投债、企业债等应该不在当下定义的‘政府债券’范围之内。”有受访人士分析,通过城投债支持地方基建难持续。
“虽然上报存量余额对城投债市场的影响现在还无法判断,但这与12月以来多个地方政府相继取消债券担保事件结合在一起,引发了市场对城投债市场的担忧。同时发改委对企业债审批的条件提高和节奏放缓,导致城投债发行门槛的不断提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分析。
对于基建资金的来源,屈宏斌对记者称,“这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解决:一是可以适当扩大财政赤字,2014年不到2%,2015年可能适当扩大一些;二是 盘活4万亿以上的财政存量资金;三是可以通过发行市政债,以更加市场化与更加透明的方式去筹集更多资金,去支持地方政府必要的基建,同时也可以通过PPP 去作为重要的补充。”
“我们期待在地方政府融资上通过市政债去替换过去的贷款平台,通过这种转换使得地方政府的融资可持续性。应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落实,使得通缩的风险或者经济放缓的风险得以扼制。”屈宏斌称。
民间资本: 观望债务清理
“未来发展方向是城投债将逐步退出,而资产证券化、项目专项债、公私合营的(PPP)以及自发自还的地方政府债可能还将再扩大规模。”杭州嘉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风控总监、研究部高级经理何志翀对记者称。
过去几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基建投资主要的融资来源,由此累积出的地方债务风险一直是悬在地方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性债务总计达17.9万亿元人民币。
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简称43号文)下发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功能将剥离,其融资责任由地方政府 债、项目专项债、PPP债等方式来承接。随后,财政部又相继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 及其正式版《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简称“财预351号文”)等细则文件,对清理甄别、分类处置给出了详细指导。
“在城投债逐步淡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债、项目专项债、PPP债是否能接过城投债的融资功能,目前还存很大变数。这将给基建投资带来不利影响。”徐高称。
在他看来,财政赤字是否能够放得足够大,从而给地方政府债发行留出足够空间,还存不小变数。项目债和PPP债如何操作、市场接受度怎样,也还需摸索。在改革过程中,基建投资的融资来源或多或少会受到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或拖累投资项目的进度。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近日也撰文称地方政府债、项目专项债、PPP债未来是否取代城投债的融资功能,也是较大的风险点。
“截至1月5日,中国中央政府已经对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进行了甄别,有助于未来将政府债务公开化,控制债务风险。但债务划清之后,城投债发行门槛进一步提 高,成本也将更加市场化,鉴于2015年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不容乐观,预计地方融资平台流动性风险和违约风险都将大幅提高。”沈建光指出。
一家外资债券评级机构预计2015年中国将有约2.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到期。
何志翀对记者表示,“等地方债务理清后,预计2015年下半年项目专项债与公私合营(PPP债)可能将呈现比较好的增长势头,因为整个融资需求仍比较旺盛。”
屈宏斌看来,货币政策对基建也可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中国最大的新风险是通缩的风险显现,需要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宽松加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投融资提供改革措施加速来控制,预计年内将有两次25个基点的对称性降息以及3次为50个基点的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