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限制水泥碳排放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3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数字科技馆
核心提示: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导方针陈述了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应达到的数项目标,其中之一便是,2020年中国钢铁制造业和水泥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应与2015年保持一致。

全球最大的排污国将在2020年之前限制一些主要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


2014年11月6日 Coco Liu 和 ClimateWire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导方针陈述了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应达到的数项目标。


来自香港的消息——中国政府首次公开表明将从两个主要的高污染行业开始,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但这项举措对减缓整个国家气候变化的影响情况尚不明朗。


这项公告发表在由国家顶级经济规划者——国家发改委(National Development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制定的指导方针中。国务院,相当于中国的内阁,在今年9月批准了这项指导方针,但直到本周前几天才将其公诸于众。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导方针陈述了中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应达到的数项目标,其中之一便是,2020年中国钢铁制造业和水泥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应与2015年保持一致。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e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驻北京办事处气候与能源方面高级顾问杨富强指出:“中国还是第一次这样子提出一个目标,不过实现起来困难很大。因为水泥行业与钢铁行业不仅仅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在生产过程中也要。”


杨富强接着解释道,如果中国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就能停下中国的碳排放量快速增加的势头。目前,钢铁和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量占了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如果这两个行业的碳排放量稳定下来,同时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控制耗煤量,那么中国很可能在计划中的2030年之前就达到碳排放峰值。


在制定碳排放量总限额之前?


但一些专家对于这项目标的发布态度并不是那么乐观。比如孙庆伟——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太平洋环境组织的中国气候变化项目协调人,他对于这项指导方针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由于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以前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许多关于气候的政策并没有转化为行动。”孙庆伟如此说。


“因为国家发改委是负责中国气候政策的,发布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是符合其利益诉求的,但是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们可能存在不同意见,”孙庆伟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其他能源部门为支持该计划采取任何实质行动。”


在本周发表在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的陈述中,中国的政策决策者们并没有详细说明他们将如何实施该计划,而且他们也没有交代一旦钢铁和水泥行业未能达到标准该怎么处理。


中国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 China)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硕一直密切关注着事态进展,他说:“这项目标很可能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但不管怎样,在钢铁和水泥行业设置潜在的碳排放限额,这对于减缓气候变化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之前不应该公布目标。”李硕解释道,这意味着中国将在控制整个国家的碳排放量之前先针对主要的碳排放行业制定限额。


工作进展


中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但根据中国在全球减排的谈判中的传统立场来看,由于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空间,中国是不会接受碳排放总量的指标限制的。


取而代之的是,中国承诺减少碳排放的强度,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每单位经济产出对应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2005年时减少40%-45%。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负责气候变化的高级官员谢振华在今年9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对于该目标的实现,中国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谢振华说,与2005年相比,至2013年底,中国每单位经济产出对应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经减少28.56%,这相当于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了25亿吨的碳排放量。


根据官方的消息,在今年的前九个月中,中国每单位经济产出对应的能源消耗减少了4.2%,碳排放强度减少了5%,这两者的下降幅度都是近年来最大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