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现代工程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被广泛采用。与此同时,现浇楼板解决了以往工程中预应力空心板拼缝纵裂缝的质量通病,加强了结构抗震性。但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施工中也遇到不少新问题。现浇结构楼板的裂缝,就是其中比较常见且又难以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之一。
针对此质量通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施工经验和教训,笔者对其形成原因及控制方法作一下简要分析。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原因
现浇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可以从设计、混凝土原材料和施工条件三方面来归纳分析。
设计方面。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强度,对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足,配筋构造量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钢梁约束,限制了楼板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楼板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板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的情况下易产生渗漏,这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楼板裂缝较常见的原因是水泥、砂、石等质量不好,应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避免材料不良引起的裂缝。
施工条件方面。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我们还常常发现一种沉陷裂缝。首先,由于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在荷载作用下变形沉陷。其次,施工过程中的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多次发生瞬间相对位移,或者在混凝土还未获得足够强度之前就过早地拆模。
施工中未能及时测定混凝土强度,这也是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模板在拆除前应对相应部位混凝土的同条件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混凝土强度达到28天设计值时才能拆除模板。实际施工中,往往人为地规定混凝土的拆模时间,不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测试,也未对水泥、粗细骨料品种、外加剂类型等自身特性和气温等环境进行综合考虑。
解决楼板裂缝应采取的措施
对于高层及小高层住宅,对多跨连续板边跨的板边往往简化处理为简支,这就需要设计人员、施工管理者在构造上予以配置构造钢筋补充强度,所配置的构造钢筋对应的直径不能过细,间距不能过大。同时,建议设计部门、设计者对边跨支座配筋时,按固定端考虑边支点,对该跨跨中及内支座配筋时边支座仍可按简支考虑,并适当增加板边的构造配筋率。
在施工中做好上部钢筋的保护工作,以防施工时被踩踏到下部。上部钢筋直径应大于10厘米,最好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在房屋角部及柱的四周板面适当配置防45度裂缝的放射构造钢筋。
若想提早拆模,可在楼板混凝土中掺用复合高效减水早强剂,7天强度可达到90%。
对于早期拆模板的支撑系统,应严格控制楼板混凝土的拆模强度和早拆模后楼板上的施工荷载。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宜配两个流水段的早拆模板,以适应小段的流水作业方式,也有利于快速施工中现浇楼板的工序、工艺的衔接。
施工管理控制要点
减少商品混凝土运输时间。由于交通不便等多种原因,从搅拌站装运商品混凝土至施工现场需要较长时间。这样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很大,夏季高温损失就更大,再加上施工管理不严,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混凝土离析,削弱了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的界面黏结力,为产生混凝土裂缝留下了隐患。
控制混凝土凝结时间。施工完成后,待强度达到要求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混凝土终凝初期应避免施工荷载对楼板产生较大的震动。但在抢工阶段,在混凝土浇筑后第2天就上人上材料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对其强度和性能要求较高,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混凝土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的目的,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