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百家争鸣 » 正文

沥青路面可靠性评价技术的创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2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整理
核心提示:沥青路面可靠性评价技术的创举
  准确采集沥青路面建设及其运行状态下的质量信息,将信息变为路面可靠性判读结果,并使之成为公路养护处治工程和编制工作计划的依据,是实现科学化公路养护的前提。经过河南省科技厅投资批准立项的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白俄罗斯道路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公路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历时五年的研究,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沥青路面可靠性评价决策技术系统于12月4日通过了专家鉴定验收,该项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的公路养护技术已经发展为以预防性处治措施为主,以大中修为阶段性和终极手段的新模式。在这种全新的生产技术模式下,可以最大限度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有效的节约公路养护成本。那种少、慢、差、费,以修复为主的公路养护技术模式将逐步被淘汰。 

  “什么叫预防性公路养护”?“早期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时候使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当人们开始关心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的时候,提出了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实所谓预防性公路养护就是把养护处治措施前置,重要的是能否预知病害的存在,尤其是那些不可视的隐形病害。如果不能,预防性公路养护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这是一个“瓶颈”。
 
  如果我们仅以道路表面的有形病害为采集对象,或是在缺乏隐形病害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路面可靠性评价方法,那么这个评价则是难以起到预警作用的,是滞后的,因为隐形病害(包括路面材料的隐形衰变)往往是本质的,是决定性的。因此,过度依赖路面表征信息建立起来的评价方法或标准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无法作为实施公路预防性养护措施的依据。使用这样的评价方法往往把大量的隐形病害路段列入好路率评定范围,对于这些质量“优良”的“好”路我们有什么理由施以处治措施呢?只有“留着‘好’的修烂的,修着烂的烂‘好’的”吧。这是导致修复型公路养护生产技术模式的根源,是实现预防性养护的发展进程中在技术层面上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其二,作为制定养护生产中长期计划的依据,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其信息内容及其相应的判读方法不足以准确描述道路可靠性或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预测性较差。
 
  中国——白俄罗斯道路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关于沥青路面可靠性评价技术系统的研究成果,是在综合路面表征信息和路面隐形病害信息的基础上,以解读路面材料衰变规律为主线的一个全新的评价系统。在这个新的评价系统中引入了沥青路面差热图谱透水性检测和声效特征法路面结构层连续性检测技术。这两项技术均为中国专利并且填补了路面检测技术方面的空白,不仅在准确判读早期病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使以往概念中所谓“路面材料变异性”的无规律障碍变为反映必然规律的优良信息。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决策功能的科学性。新的检测评价系统有自行研发的专用计算机软件支持,大量的数据处理可以在须臾间自动完成,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这一研究成果是沥青路面可靠性评价技术的一个创举。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