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增加,市场广阔
近年来,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各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电力方面,未来5 年,电力工业预计新增装机容量约2.15 亿至2.45 亿千瓦,仅发电方面的投资就需要1万亿元人民币。在发展结构上,将大力开发水电,着重加快核电和天然气发电建设速度。这必然拉动混凝土制品行业需求,预拌混凝土的需求量会增加很快,存放核废料的特殊混凝土预制构件用量会增加。
给排水方面,水利部“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并尽早实施,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重点保障城市防洪、供水和改善水环境;根据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十一五”规划》,到2 0 1 0 年,全国城市用水普及率不低于95% 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 城市供水建设和管网建设总投资额超过2 万亿元,其中辽宁省重点饮水工程管道全长265千米,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需要PCCP 管道110 千米;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中要求,推广应用新型管材,大口径管材(DN>1200)优先考虑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这些规划和政策的实施,对混凝土排水管道、大口径PCCP 管以及市政构件的需求量会有很大的增加,同时也为其他一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构件提供了市场。
交通方面,《市政公用事业“十一五”规划》称,到2010 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000 千米,地铁管片按地下轨道和地上轨道各50% 计算,需要管片1000 千米、混凝土量450 万立方米,城市地上轨道需要穿越密集城市居住区,需要架设大量的桥梁,为混凝土预制桥梁、桥墩、大型轨道预制板等相应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提供了很大的市场;《铁路“十一五”规划》规划建设新线17000 千米,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 千米,发展高强度、新结构桥梁,完成对既有线、桥、隧等基础设施的加固及改造;《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新建高速公路2.4 万千米、新建公路27 万千米,需要公路路缘石58.8 万千米,新建铁路17000 千米,按双线建设需要计算,需要轨枕2100 万根,需求量相当于2003 年以前54 年总和的27%。另外,交通、市政建设对其他混凝土制品、大跨度混凝土预制桥梁构件也将有大量需求。
城镇化建设方面,据专家预测,到2010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7%,到2020年,达到58%~60%,同时,我国每年新增建筑米面积约20 亿平方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对农村道路、排水管道、园林绿化、文化设施、村民住宅等进行的改造和扩建增加了更多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所有这些需求会都会带动混凝土给排水管道、商品混凝土、装饰混凝土制品的发展。
此外,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 平方千米,需要大量的混凝土管桩、配套混凝土管材,为环渤海京津冀地区混凝土管桩企业和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稳步发展,非公占强
行业效益明显增加
2006 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56.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98%;利税总额117.8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60%,增长幅度为近来年最大,二者增长速度均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其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41.80 亿元,占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全行业的73.59%,比上年同期增长31.80%,利税总额90.71亿元,占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全行业的76.91%,比上年同期增长28.30%,增长幅度也为近来年最大,实现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超过上年同期24.45和12.75个百分点。
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行业内各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较上年同期均有增长;除石棉水泥制造业以外,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其他制造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均略低于建材工业平均水平5.67%。我们注意到,2006 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幅度有较大反弹,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2.80%。高于建材行业总体水平。另外,2006 年全国煤电油运紧张矛盾趋缓,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基本上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因此规模的扩张和价格上涨也是拉动行业利润增长的因素。
2006 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2623 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50 个;企业亏损面达20.43%,略高于建材行业平均水平17.21%,较之上年同期减少1.93 个百分点。行业中,石棉水泥制品产业的市场竞争环境比较严峻,石棉水泥制造业的亏损额同比增长高达37.5%;混凝土结构构件制造业和其他水泥制品制造业亏损情况总体有所扭转,亏损额同比减少分别为4.8%、和63.9%。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技术进步水平有所提高。2006 年全行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提高,且高于建材行业总体水平。
非公经济成长迅速
2006 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产业结构总体上变化不大,基本上延续了2005 年的经济格局。就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制造业而言,有数字显示,私营经济比例略有增加,占45%,同比增加1.2 个百分点;国有经济企业数与上年持平,仅占6.767% ,同比减少0.3 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所占比例也基本保持不变。从亏损企业数看,私营经济较之上年同期减少12.1%,国有经济减少9.0%,但与2005年一样,仍有近半数的国有经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从主营业务方面看,私营经济已稳固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占总额的37%。从利润总额看,国有经济保持了2005 年来第2 个盈利年份,利润总额较之上年大幅增长,同比增长397%,私营经济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7.8%,增幅增加7.8 个百分点。从利税总额看,国有经济仍然保持近一倍的较快增长,对行业的贡献率也从上年的4% 上升到5.29%。不过,虽然国有经济效益继续好转,但总体上还处于困境。私营经济、有限责任公司和港澳台公司呈三足鼎立之势,经济总量占据行业近90%,非公经济已成为行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积极调整,前景可期
2007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列为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首,要求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应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问题与压力依然存在
产业结构不合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产业集中度较低,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批技术装备水平高、有自主创新能力能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带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龙头企业。此外,产品结构依然不合理,传统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所占比例依然偏大,而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的设计标准、生产规范的制订相应滞后,影响了推广应用。
整体资产运行质量偏低。目前行业应收账款仍处高位,占总资产比例偏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资产报酬率均低于建材行业的总体水平。2006 年,除石棉水泥制造业,各制造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均低于建材行业平均水平9.39次;应收账款净额为33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69%。
无序竞争问题严重。以管桩行业为例,根据深入调查,70% 的被调查单位认为“行业竞相压价”是制约管桩企业发展的首要原因;91%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管桩行业市场竞争程度激烈;78%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管桩行业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48%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管桩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48%的被调查单位看好管桩行业的发展,另外52%的管桩行业认为管桩行业发展前景一般。
管桩行业存在的竞相压价、无序竞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盈利空间变小,其结果必将影响管桩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同时,管桩产品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用低品质的钢材,甚至采用‘地条钢’替代优质钢材加工管桩结构的端板,使用小规格的PC 钢棒或故意生产使用直径负偏差的钢棒,特别是故意加工深凹槽的PC钢棒是管桩产品存在的首要安全质量问题;人为降低钢材的配筋量,采用超张拉工艺,将PC 钢棒的张拉力控制在钢材极限强度的75%左右是管桩产品存在的第二大质量问题;将A型管桩故意替换成AB 型管桩或B 型管桩销售,将PTC 管桩故意替换成PC 管桩,或将PC 管桩故意替换成PHC管桩是管桩产品存在的第三大质量问题。管桩产品是基础建设用“百年大计”工程材料,产品质量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在全行业树立质量安全意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各级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必须严格监督检查。否则,一旦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将会给管桩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另外,管桩设计及施工也存在安全隐患,各省市编写的管桩产品结构图集标准不统一,有些甚至存在明显的错误。因此,只有建立管桩行业准入制度,才能从源头遏止管桩行业存在的诸如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设计及施工问题、环保节能等问题,促使管桩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协会应切实发挥自律性管理作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应监管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桩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快调整,迎接美好前景
2007 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经济效益继续稳步提高,并且朝着提高质量效益的方向发展。今后几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应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抓住“十一五”期间的大好发展机遇,持续、稳步、快速发展。
引导产业调整。坚持有进有退、产能置换的原则,从完善规划指导、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准入门槛、淘汰落后能力、加强环境保护等入手,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实现按市场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全面提升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产业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倡导讲诚信、重质量的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产品品质保障。
调整产业布局。在京津冀环渤海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大量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重点布局关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产品。应在今年后国家重点支持地区,如中原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合理谋划,进行相关产品的试点。同时,应重点关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研究制品市场的需求变化,防止产能增长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
优化产品结构。重点解决部分产品重复建设问题,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多品种、规模化生产,淘汰落后产品,开发新产品。将发展高强、高压、大口径、大吨米、新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作为重点开发产品。加快对新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的制订工作;同时加强对大型企业和新产品开发的调查研究,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桩,适用于架设110千伏以上高压输电线路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路等的大吨米电杆,适用高速重载铁路用的无碴道板新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口径2m 以上预应力混凝土管,钢筒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复合管件,新型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如钢承口和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方矩形渠、共同渠,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城乡建设用的各种空心内墙板和复合外墙板、混凝土空心砌块、彩色路面砖、彩色水泥瓦,无石棉纤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纤维增强硅酸钙板,GRC 制品等。
——发展预制装配化产品,提高基础设施施工速度。随着城市发展加速,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为了减少在城市基础设施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应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化混凝土制品。由于施工速度快,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混凝土制品的装配化部件应用普及很快。2006 年北京西直门立交桥改造工程采用事先预制好的桥梁,施工只用了72 小时,极大的缩短了施工时间。
——加大预拌混凝土应用比例,加快推进城市干混砂浆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对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越来越重视。预拌混凝土和干粉砂浆的应用,不仅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及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还可加大对散装水泥的应用,减少水泥包装,减轻了扬尘。
调整技术结构。限制和淘汰一些工艺技术老化、浪费能源和资源的传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加快制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普及应用。鼓励和发展国际先进水平的制管、制瓦、制板、制核等工艺技术和设备,如悬辊法制管工艺技术和设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桩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彩色水泥瓦工技术和设备、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用于成型大规格纤维水泥板的5000~10000吨液压成型机等。
加强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耐久性及安全性技术研发设计。混凝土预制构件大量应用于城市铁路交通和桥梁,其耐久性和安全性技术应作为混凝土制品企业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