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应用技术 » 正文

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形成及预防浅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3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无锡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核心提示:钻孔灌注桩断桩的形成及预防浅见
  一、断桩的形成和原因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由于操作失误,设备不良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极容易发生断桩现象,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因此,找出失误原因,防微杜渐是施工人员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一般而言,常见的断桩形式有以下四种:

  1、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软件充填。原因是,由于导管下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

  2、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原因是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使混凝土水灰比增大。

  3、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原因是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过快,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

  4、桩身出现空洞体。原因是未采用“回顶”法灌注,而是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产生疏松、空洞现象。

  二、断桩的预防

  对断桩的预防,我认为,是完全应该做得到的,而且,也是能够做得好的。现提出以下的一些意见,供同仁参考。    

    桩孔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一般是采用冲洗液冲孔,冲孔时间应根据孔内沉渣情况而定。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

  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灌注孔段的混凝土需要量。特别要注意到基岩中的孔径扩展情况,避免首次灌注量不足。

  首次混凝土灌注量要满足把导管下端埋设0.8米以上的要求。

  首次灌注时,起始部分或第1—2斗投料需采用水泥砂浆,并尽量做到一次性灌入孔内。

  灌注导管口径下限应控制在200毫米以上。导管下端应尽量光滑。其连接处要加放“O”形密封圈,防止冲洗液浸入。导管使用前要进行清洗,除掉污垢与残渣。导管下端距孔底宜为0.5米。导管内水泥隔水塞应加放橡皮板,以增强隔水效果。

  混凝土配合比应合理,应严格控制其塌落度(一般控制在16—20厘米为宜)。

  在改变水泥标号、品种及生产厂家时,必须先做好配合比试验,按配合比控制质量。

  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止水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

  采用从导管内灌入的“回顶”法进行灌注。

  准备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过程中应避免停水、停电(事前做好应急措施)。

  绑扎水泥隔水塞的铁丝,应根据首次灌注量多少选取其规格,严防折断。

  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合理掌握导管的拆卸长度,在正常情况下应保持导管下端被埋2—3米,切勿起拔过多。

  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要定时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的深度,并绘制曲线,以监视断桩是否出现。在正常情况下,导管内外混凝土界面的距离是开始大,然后逐渐缩小,最后重合。若发现管内外混凝土灌注曲线距离拉大,并且导管外混凝土曲线变平,而管内混凝土曲线变陡,则是断桩预兆,应查明原因,尽快处理。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