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阐述了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工作的必要性,分析了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中存在的误区,并总结了检验中的正确观点,从而保证结构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实体混凝土,标养试件,检验,检测方法
引言
长期以来,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强度一直是由标准养护试件的试验结果即标养强度来代表,并进行评定验收。在我国,由于目前建筑市场不规范,管理上也存在问题,在施工现场弄虚作假甚至做假试件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得标养试件不能真实反映出混凝土实体强度。
根据国家标准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在子分部工程验收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也就是说,混凝土结构中的混凝土强度,除按标准养护试件的强度检查验收外,在子分部工程验收前,新增加了作为实体检验的结构混凝土强度检验。因为标准养护强度与实际结构中的混凝土,除组成成分相同外,成型工艺、养护条件都有很大差别,因此两者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在建筑市场不规范的条件下,增加这一层次的检验,对控制结构工程质量是必要的。
1 标养试件仅作为代表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的特性
在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标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GB 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评定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采用试件的混凝土强度,即按标准方法制作边长为150 mm的标准尺寸的混凝土立方体,在温度为20 ℃±3 ℃,相对湿度为90 %以上的环境中的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 d 龄期时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具有95 %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f cu , k是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由于f cu , k针对同一混凝土配合比而言,除了配合比设计理论中已经考虑属于正常范围的施工质量控制等因素外(1. 645σ) , f cu , k的确定并未考虑其他施工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及不确定程度要远远大于理论的因素,如粗、细骨料中的含泥量及颗粒级配的变化,振捣、养护以及人为的原因等,使得标养试件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而实体混凝土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工程时有发生,这就必然存在一系列结构安全隐患。
多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的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充分证明,建立在“标养试件检验”基础上的工程质量验收与评价理论体系已经不符合工程建设领域客观实际,应尽早建立和完善以“实体检验”为基础的新的工程质量评价理论体系。
2 应以同条件试件评定实体混凝土强度
现行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推荐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推定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是一种较为简便可行的方法,放置在与结构实体相同的条件进行养护,由于同条件养护条件与实际混凝土结构相同,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比标养试件更接近结构实体的强度。在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首次提出,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中,应以同条件养护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作为结构检验评定项目之一。但同条件养护试件在成型工艺、体积方面与结构实体混凝土也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建立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关系。
为探讨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与同条件强度之间的关系,《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修订组于2000 年~2001 年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共试验立方体试件1 496 组,实体墙12个;强度等级C20~C80 ;测强龄期14 d ,28 d ,60 d ,90 d ,180 d ,365 d ,量测强度包括标养强度f cu , o 、同条件强度f cu , t 、钻芯强度f x 以及各种推定强度f t 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龄期的同条件强度与钻芯强度的比值( f cu , t / f cu , o) ,其平均值为1. 007 ,离散系数0. 116 。这表明同条件强度与反映结构实体的钻芯强度相当接近,而且离差也不大,这就为用同条件养护强度反映结构实体强度提供了统计依据。
用于评定的同条件养护立方体抗压强度,是以成熟度概念为基础,实用的等效养护龄期(按600 ℃) 为基准,规范GB 50204-2002 附录D 对同条件养护龄期采用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 ℃·d 时所对应的龄期(0 ℃以下的龄期不计入) 规定600 ℃·d值的主要理由是取相当于标养28 d 的积温(28 d ×20 ℃= 560 ℃·d ,另考虑了同条件试件实际所处环境的温度等因素,故取600 ℃·d) 。
GB 50204 对所测混凝土强度以考虑与标养差异的不利系数1. 1 ,以求近似实现同条件养护试件与标准养护,标准龄期(28 d)的试件强度相等效,进而采用相同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做出合格与否的评定。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同条件养护的试件进行评定,而不是现有的以标养的试件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的依据。
3 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由于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从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技术、养护方法及其在硬化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离析现象十分严重,石子较重首先落到柱、墙、梁结构底部,经常在此处产生蜂窝、麻面,水泥砂浆则“浮”在结构上部,由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进行了级配的重新组合,使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很不均匀。为此,建议规范将非破损或局部破损检测方法(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取芯法等) 作为结构重要部位和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的混凝土强度必要的补充测定措施。就检测技术而言,当今的无损(或微破损) 检测技术已经能够满足实体混凝土合格性评定的技术要求,而不仅仅作为混凝土试件强度不合格时的推定混凝土强度的手段。
4 结语
1) 由于混凝土标准养护条件下的试件在养护条件、成型方法以及体积等方面与结构实体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强度不能完全代表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而主要代表了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的特性;
2) 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随着成熟度的增大有基本相同的增大规律可作为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评定的依据;
3) 在工程中结构重要部位和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的混凝土强度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