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应用技术 » 正文

泵送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控制的监理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2-2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张欣欣 曹亚非
核心提示:泵送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控制的监理对策
    随着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进步,泵送混凝土以其配合比稳定、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浇注过程中对钢筋骨架影响小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某学院综合楼工程,建筑物总长110 m,建筑面积12 000 m。,从独立柱基础到上部结构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工程2000年7月中旬开工,2001年8月底交工,总日历工期400天,要求主体结构在2000年底前完成。由于工期短、现浇混凝土工程量大,因此在施工中引进了2台}玎3T60A型混凝土输送泵,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主体浇筑。
1  泵送混凝土特点及产生裂缝的原因  
    泵送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混凝土,它与过去现场拌制的塑性混凝土相比,有坍落度大、砂率大、水泥用量多三个显著特点,因此泵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较普通现浇混凝土多。混凝土主要是靠水泥水化后与砂、石子组成的水硬性人造料,水泥是混凝土增强的主要胶结材料。水泥的化学收缩与水泥的品种、标号、细度、用量有关。随着水泥标号提高、细度增大、用量增多,混凝土的收缩值随之增加。混凝土拌合物在经历化学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及干燥收缩后,总收缩率约为0.04%~O.06%.所以,混凝土自生体收缩是其固有的物理特性,也是泵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根本原因所在。    混凝土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是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在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模板构造不当、漏浆、支撑刚度不够、过早拆模以及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浇筑时钢筋移位、极端气候下施工等,都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
2  监理对策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涉及众多因素并贯穿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因而在监理过程中应采取全面的监控措施。同时,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开裂不可避免地造成结构缺陷,影响结构的安全度和使用功能。因此,在泵送混凝土施工前和施工中加强监控措施,把裂缝消灭在最终产品形成以前尤为重要。
2.1事前控制   
  (1)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对经常可能出现开裂的部位,如超长结构、结构变形集中处、受温度影响很大的屋面等,应与设计单位充分交换意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设置后浇带、掺外加剂、调整钢筋等,以确保其不开裂。   
  (2)审核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施工方案实施否决权。制定的施工方案应符合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梁、板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柱和楼梯混凝土的浇筑不适于大流态泵送混凝土,采用正常塑性混凝土吊车运输,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节约了资金。   
  (3)配合实验室做好配合比设计。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除满足用户提出的强度、耐久性要求外,还要考虑泵送距离、环境温度等具体施工条件。实验室人员到现场指导试配,科学设计配合比,确定适宜的坍落度,适当的砂率、水灰比、水泥用量,选用适宜掺合料。总之,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不宜过多增加水泥用量;在保证泵送和浇筑的前提下,坍落度不宜过大。
2.2事中控制   
  (1)加强原材料控制。建立原材料进场登记、检验制度,未经检验合格的不许用于工程。水泥优先选用中低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粗骨料必须是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应满足结构钢筋间距和混凝土泵送管径要求,粒径增大,可以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细骨料级配合理,采用中砂比用细砂可降低用水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值;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必须控制在标准以内,含泥量增大对混凝土抗裂十分有害;掺和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可泵性,降低水化热,增加密实度,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混凝土收缩。   
  (2)施工操作要规范。严格按施工规范组织施工,禁止野蛮施工。因主体混凝土施工在夏季,为减少温差和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泵送混凝土施工大都在夜间进行,监理工程师昼夜跟班作业,混凝土浇筑质量得到良好控制。采用二次抹压技术,混凝土入模振捣,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降和塑性收缩产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内部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的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了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   
  (3)严格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混凝土模板要做到构造合理,不漏水、漏浆;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都要考虑其对结构抗裂性能的影响;钢筋定位要准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要符合规范要求。尤其混凝土夜间浇筑必须督促钢筋工旁站看筋,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避免因混凝土浇筑中钢筋移位引起混凝土结构开裂。   
  (4)定期检查,控制好工程进度。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保证足够的养护时间。混凝土表面经过二次抹压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蓄水养护,有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和应力松弛,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合理掌握拆模时间,必须达到强度要求,早期受振、拆模过早或施工超载都可能产生裂纹。定期核查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发现问题随时解决,不留隐患。
2.3事后控制   
  (1)工程验收处理。验收时发现裂缝,仔细分析原因,如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2)保修阶段跟踪。对处理后的裂缝进行跟踪检查,以确保处理效果的可靠性。
3  结  束  语   
    虽然泵送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实践证明,通过合理的监理控制手段可以克服裂缝的产生。通过对工程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监控,主体结构质量优良,裂缝问题得到良好的控制,工程竣工后没有出现超过《规范》要求的裂缝,该工程已推荐为省优质样板工程。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