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外加剂技术 » 正文

外加剂企业如何综合利用能源来降低成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9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整理
核心提示:外加剂企业如何综合利用能源来降低成本
  自从国家出台宏观调控经济政策以来,凡与基本建设关联度较高的行业、产业的运行状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滑坡。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因行业自身位置处于基 本建设产业链的上游段,受影响更是首当其冲。笔者认为,“综合利用、节本降耗”至少是我们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的突围、解困的有效路径之一。现将个人一些年来 的点滴实践整理、介绍出来,以期能抛砖引玉、推动我们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综合利用工作的展开。
  
  一、    综合利用二例介绍
 
  例一:某些次品、意外品的综合利用

  多元醇(Polrol)系列中的糖类[3],包括蔗糖、糖蜜、葡萄糖、麦芽糊精、麦芽糖等,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业内经典的缓凝剂,为最常用、最多用的配 伍,其中,用量最大的当属蔗糖(商品白砂糖)。众所周知,生产蔗糖的榨糖厂的生产是间歇性、季节性的,每当十一月下旬开榨时,生产线已歇停了八、九个月, 无论对设备怎样地做维护、清洗,首轮糖料在打通工艺线时难免沾染上铁锈受污、变色而成为次品,需作降级降价处理(一般会降价10 ~ 20%)。其批量视 榨糖厂规模、设备、工艺之不同,一般有30 ~ 70吨,但这个量却已足够一个复配厂一年之用了。对这种蔗糖份含量稍低(有少量的不溶物)的首轮次品糖, 可以用“等质等效替代”、计算出超补系数和超补量的办法来予以利用。
    
  例二:糖蜜取代蔗糖的综合利用
    
  糖蜜是榨糖厂对蔗汁浓缩、结晶、分离后的副产品[3],在两广产地俗称为“橘水”,为有甜嗅味、高粘度酱红色的液体。不兑水掺假的原蜜:PH~6.0;锤 度可高达82%左右;含全糖53%以上;密度≥1.420g/cm3;原生态的糖蜜由于未兑掺生水、未带入菌源因此不易霉变。上海市场经销商的供货价约 1450元/吨,如有渠道从两广产地直购不兑水掺假的真货,价约1250元/吨(含包装,铁路车板价)。在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糖蜜作为一种原料除生产糖钙 减水剂外[3],还可直接用做缓凝剂取代蔗糖生产普通或中效泵送剂。因其成分中除全糖(蔗糖、还原糖)外尚含有果胶、果酸等有机物,以外加剂的考评性能而 论,除致霉性逊于商品白砂糖外,其缓凝性、经时塌损性、抗压强度比等指标略优于商品白砂糖。

  二、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综合利用的途径、步骤与方法、技巧
           
  在配方中科学、准确地采用副产品和工业三废,主动、积极地走综合利用之路,降耗节本,在复配企业的开发运作中溶入循环经济的新成份,也应是企业的自主创新 之举,并于社会、于企业两利。但具体操作起来,则有相当难度,按杨斌先生的观点,须解决好“回收渠道”、“生产成本”、“产品性能”、“应用技术”四个难 题 [4]。具体到混凝土外加剂领域,难题有:有潜质的副产品和工业三废的资源分散、批量小;工艺加工性能差;非纯净性、提纯分离成本高;虽具备某种可资 利用的性能但档次较低潜在残存价值不高;多种性能共存、互交、有副作用;等等。因此,如想将其再生、利用代用,甚至度身打造为一种产品、一种商品,首先必 须有合乎逻辑的从实际出发的思路;独特的、对路的途径和程序步骤;还要有相应的方法和技巧。根据笔者历年的实践和经验,具体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1. 调研、摸底
    
  与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有关的、混凝土外加剂企业可资利用的副产品、三废资源一般分布在: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石化产品生产企业、印染助剂生产企业、食品添加 剂生产企业、皮革化学品生产企业、油田化学品生产企业、高分子合成用助剂生产企业、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金属零件前处理企业、医药及中间体生产企业、水处 理化学品生产企业等领域内。要十分注意在己厂运输半径不超过60 ~ 100公里的地域范围内,重点排查、寻找。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上环保网、查电话本、 企业名录等,从中发现初步线索,开展调研。要特别留心注意上述企业各种生产流程中的结晶母液、蒸馏残液、过滤作业的清洗液、循环次数过多须从闭路系统排出 的循环液等等,要求其须具有一定的原始浓度、大体稳定的成分和基本稳定的排放数量。调研、摸底时还要顺便搞清:排放地点、排放规律、排放形式、装运条件及 利用的可行性。

  2.取样、检测
    
  对调研、摸底后初步圈定为有希望的副产品、工业三废品,要按定例方法连续取样,检测其有无表面活性剂、某种酶、糖类、蛋白类等成份和分散-减水活性,以判断、鉴定其有无存在可利用的成分及潜在利用价值的大小,有无把工作继续进行下去的必要。 

  3. 资源化工艺措施 
    
  将选定的副产品、三废品购回后,采用打回流进行均化、保质防腐、兑掺入少量的一种或数种优质原料改性等后处理方法来稳定、拔高其性能,稳定成分、稳定品位、稳定性能,完成其作为原料必要的资源化加工过程。

  4. 适应性、针对性的改性
    
  在探明、证实可资利用的副产品、三废品的基本情况后,还须据此做出客观的综合利用定性、定位判断。跟进后续工作:做预算,立课题,做试验设计,初步拟定利 用的模式、方案,依程序由浅入深地开展工作。对选中的副产品、三废,可以运用:中和、氧化、还原、萃取、固液分离、分解、发酵、酶解、磺化、复合等多种化 学、物理的手段,“抑缺扬优”、把握有所抑,有所扬的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贴切的适应性改性。改性后还须验证其与组方中其他配伍成分的相容性、和谐性, 最后须调整比重、固含量、PH值,使之与原注册备案的匀质性指标相一致。

  5.  更为广泛、周详、严密的混凝土试验验证
    
  副产品、三废品一般均有成分和性能缺陷并会致生副作用。因此,必须加倍频数地安排更广泛、周详、严密的混凝土验证试验,特别是必须加做:体积稳定性、 R60、R90等长龄期强度和抗渗、抗锈蚀、抗硫酸盐侵蚀的试验,以充分地证明其无害、无隐患,为其进入工业化应用、商品化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6. 两种综合利用的类型
    
  从上述相关行业的副产品、废水、废渣、下脚料里经过以上资源化处理后的所得物,大致可分为:①处理为配方中某种组份的取代品;②处理为符合 GB8076-1997或JC-473-2001标准的、可独立使用的商品两种类型。前者自用,后者可销售。因此,在改性、勾兑、复配的具体处理方案上是 不同的。但不管是那一种类型,在心理期望值上均应客观地定位在“有限”的前提下。因为副产品毕竟是副产品、三废毕竟是三废、虽然有残余价值的一面,但也有 与生俱来、不可割裂的先天缺陷的一面。
    
  如定位在充当取代品,则只能有限度地利用、部分取代和低比例取代。为了维持综合利用生产出的产品在取代前后质量上的一致性、连续性,个别情况下甚至还要 “又代又补”,即在取代的同时又须补入一定量的相同或相似的优质正品功能原料,以使用取代品生产的减水剂、泵送剂的品质与原配方维持基本同样的性能水平。 如果取代后无法完全调整至原匀质性指标的范围,则应及时向建材质检站进行备案更正。
    
  符合GB8076-1997、JC-473-2001标准的、可独立使用的商品,也要客观地定位于低端的“普通级”,千万不能不切实际地拔高。对“出身” 于副产品和三废的泵送剂,要加强和跟上售后技术支援和技术服务,使搅拌站能熟悉、掌握其独特的性能和使用要点,合理且安全地推广应用,尽快打开局面。另在 销售上也应充分让利,争取与搅拌站双赢。
  
  7. 善于保护自己的开发研究成果和利益
    
  中国的某些排污企业,避害趋利的本能往往做得过了头。在环保检查和厂区周边居民的压力下,排污企业在混凝土外加剂企业初次上门取样调查时往往姿态很高,提 供便利甚至种种优惠条件往外“推”副产品和三废。待等混凝土外加剂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开发利废成功,综合利用成为不可逆转、主被动关系倒置后, “红眼病”一发就变脸。这方面笔者有深刻教训。因此,建议有志于此的混凝土外加剂企业,适时地与排污企业先签订严格的、有约束作用的供废利废协议,使之成 为彼方的一个义务,免得成果打“水漂”,当“杨白劳”,受制于人。对企业内部,也建议对利废再生技术加密。如,可对改性勾兑药剂实行隐名代码制,以防不良 员工跳槽后企业丧失竞争领先优势。总之,企业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开发研究成果和利益。

  结语
    
  在市场的调控低迷期,企业要图生存、图发展。在企业求变自强的众多途径中,综合利用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可行之路。副产品、废水、废渣、下脚料,比起人工专门 生产的纯净工业原料来,成本起点非常低。有学者称副产品、三废只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能为企业、为老板节本降耗、带来效益,就是好课题,就是 好技术。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