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管理体制-研究开发-生产技术
摘要:1、前言 2、企业规模与发展历史 3、产品与技术 4、生产技术 5、研究开发 6、结语
1、前言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跨国公司已经或者将要进入到中国市场与我们同台竞争。而我国水泥混凝土外加剂企业现状是,规模小,设备简陋,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具有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企业少,没有形成名牌产品与国外相抗衡的企业集团。国外企业集团加入市场竞争,一方面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国外大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会加快中国国内企业的调整速度,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加快调整自己的产品、管理、市场和人才,也可能会使国内大部分混凝土外加剂企业被淘汰出局。面临国外企业进入市场竞争的首要问题是要了解国外企业的情况,分析国外企业的优势,做到在市场竞争中外于主动的地位。
现在已经进入到中国市场的跨国混凝土外加剂企业有美国的格雷斯建材公司(GRACE CONSTRUCTION PRODUCTS),麦斯特建材技术公司(MASTER BUILDER TECHNOLOY),瑞士西卡公司(SIKA)、英国富斯乐公司(FOSROC)、日本花王公司(KAOCO)等,现就这些公司的发展历史、生产规模、技术开发、产品特点、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2、企业规模与发展历史
日本花王公司、英国的富斯乐公司和瑞士的西卡公司等都是具有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发展历史的跨国公司。多数公司的业务范围不仅仅是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相关的建筑产品和化工产品占据很大的比重。在我国外加剂行业面临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和向国际市场开拓竞争之时,我们的企业如何联合兼并重组,尽快走向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轨道,上述跨国公司的发展历史、规模、和业务范围对我国的外加剂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作用。
日本花王株式会社创建于1887年6月,其最初的产品是花王牌肥皂。现在花王公司的资本达到854亿日元(约57亿元人民币),职工5720多人,其中约600多人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油脂化学、界面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是其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6604亿日元,利润为522亿日元,其中日用化工产品约占其销售的77%。化妆品的销售约占10%,化工产品销售约占12%。可见混凝土化学外加剂只占花王公司业务的一小部分。
Sika西卡,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化工材料供应商之一,一家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生产和经营化学材料产品的瑞士跨国公司,自1910年创办至今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在亚洲也已走过了50年的漫漫长路。1958年,西卡大中华区首先建立了香港公司,继而在广州开设广州西卡建筑材料有限公司(1994年)。随着广州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相继在天津、北京、大连及上海开设了分公司,分厂或办事处。2006年,西卡将更大规模地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其在苏州即将建造的中国总部大楼暨一期工程及技术中心共占地7.5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美金。由此,西卡在中国的总投资已经超过了5000万美金。
1996年瑞士麦斯特(MBT)与德国SKW公司合并组成SKW-MBT公司,使MBT公司成为世界范围的混凝土外加剂企业,并加强了MBT在混凝土材料修补和保护方面的地位。麦期特公司(MBT)每年营业额达24亿马克,并在40个国家雇有超过6500名员工。2000年1月SKW-MBT公司与澳大利亚的DEGUSSA合作成立DEGUSSA建筑化学公司,现在已经是澳大利亚最大建筑化学公司,年产值已超过30亿澳元。麦斯特亚洲地区分部是麦斯特公司国际业务的一部分,在日本设有MBT的远东地区的总部,新加坡设有地区性技术支持中心。在上海设有分公司,北京设有办事处。在亚太区内,MBT集团拥有14家公司或控股联营企业,共计有800多名雇员。为了更进一步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它也在中国北部至约西兰之间开了21座厂。设在新加坡的区域总部,将给各个国家提供技术和销售援助。麦斯特公司在混凝土修补以及防护产品行业也占据重要地位。
富斯乐公司系英国伯玛·嘉实多集团成员,是一家以生产建筑化工产品的而驰名的跨国公司,拥有50年的历史,在30多个国家设有公司及工厂,销售网络遍及100多个国家。富斯乐公司在中国广州合资设有工厂,在香港、北京、广州、深圳、重庆、苏州等地设有办事处,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产销售体系。
3、产品与技术
分析麦斯特、西卡、格雷斯等国际跨国公司的产品系列,可以发现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产品类别全,业务范围广,技术先进,资料说明科学和规范。多数从事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公司产品包括: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系列产品;砂浆水泥基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聚合物基水泥基地面材料;聚合物基水泥基修补加固材料和聚合物裂缝修补材料与技术;粘结剂和界面处理用材料;表面硬化、防尘、耐磨等涂层材料;养护剂和脱模剂系列;喷射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与专用机具;特种工程材料等。
在混凝土化学外加剂中,高效减水剂品种比较齐全,萘系高效减水剂之外,还有蜜胺系改性、多羧酸盐类、木质素改性、氨基磺酸类高效减水剂等,以适应不同的要求,给建筑工程提供多样化优势服务。日本是新型高效减水剂研究开发水平较高的国家,其市售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品牌数量从1995年就超过了萘系高效减水剂为主,也有少数厂家生产蜜胺系、氨基磺酸盐系、或脂肪族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但其生产和应用范围十分有限,而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仍处在试验研究阶段。在复配技术上减水组分复合促凝、早强或者缓凝等组分从而具有多种功能方面,我国与国外公司的差距不大。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化学外加剂方面,我国的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品种少,质量可靠性不够,有些品种我国尚未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如防止钢筋混凝土锈蚀的缓蚀剂(阻绣剂)、减少干燥收缩的化学减缩剂、混凝土表面密实剂、养护剂、脱模剂等品种。
水泥混凝土防水剂(液体)、喷射混凝土外加剂(液体)等品种,我国目前还缺少高质量的成熟产品。改善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引气剂等目前品种少、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而高强灌注材料、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工业地面材料、修补材料等产品,产品没有系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配套应用技术不够,甚至很多产品都是模仿外企业公司的产品,与上述跨国公司产品差距很大。
除了产品品种、产品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外,明显差距还在产品的宣传资料和文件。产品的说明书、公司的宣传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公司的实力和形象。例如西卡公司的产品介绍中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特点简介、产品说明书、安全性说明、参考标准、应用工程等。每一种产品都有单独的安全使用数据说明,包括产品编号、对人身健康的影响、应用注意事项、安全*作、联系经理等,反映出企业高度责任心和规范性,以及售后服务的十分关注。
4、生产技术
我国现在生产的许多外加剂,其质量水平与外国产品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萘系高效减水剂合成工艺,多年来研究改进不大。今后应该在开发高性能超群能的产品上协调文件攻关,并在设备、计量、自动控制水平、均化、节能环保方面进行研究。此外,萘系的改性产品、特殊性能外加剂也应加快开发,以满足工程需求。
国外高效减水剂生产企业的合成用反釜,多数为5000升、10000升,甚至20000升,花王公司、加拿大HANGDY CHEMICALS公司等设计年产量约5~10万吨;而我国目前合成反应使用反应釜多数为1000升、3000升和5000升,年产量多数为2000~5000吨。采用大反应釜不仅产量大,也容易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外国企业生产计量设备先进,原料自动计量,一般工业萘要求加热80℃存放和使用,既容易保证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甲醛为了防止缩聚要求加热存放。对于磺化反应温度、时间、水解反应和缩合反应温度、压力等都经过大量试验,选取工艺参数与国内企业有区别,特别是缩合反应阶段,聚合反应可以有效控制速率和终止。因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而我们各个生产厂采用原料、工艺参数不同,产品质量相差较大。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批次、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质量也有波动,这是我们产品与国外产品最大的区别。花王等公司的高效减水剂产品杂质含量少,水不溶物含量一般小于0.5%,而我国产品一般为3%左右;此外,对于游离甲醛含量和其它单体剩余量都有明确限制要求,而我国在此方面还没有明确规定,有些产品在使用时有明显的气味,随着环境要求的越来越严格,在标准中限制产品中的游离单体量(甲醛、萘)是完全有必要的。
5、研究开发
上述跨国公司都具有相当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具有先进完备的试验设施和研究队伍,多数已经形成完整的调研、基础化学、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新产品的研究、生产开发体系。日本的SKW—MBT公司研究人员占全体员工32%,在美国、日本、欧洲设立三个中央研究所。花王公司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约600人,超过公司总人数的10%,下设9个研究所,其中基础科学研究所主要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基础课题,投入相当财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开发。花王公司还专门配制一套1/10比例的小型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配料、计量系统,以专门为外加剂应用提供各种数据。
花王花司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高达其销售额的10%,其研究目的有二个,一是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销售,二是创造、培育和扩充新的业务领域。他们认为要研究真正具有商品价值的产品,必须从研究和开发决定着商品质量的关键原材料着手,以优质的原料提高产品的质量,以丰富的原料生产花样齐全的产品。依靠原料的开发和改性工作,不断扩大其技术研究领域。在开发新产品时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 对社会和消费者来说产品是否具有实用性;
2)、 花王的创造性技术是否得到发挥;
3)、 成本性能是否优于其他公司产品;
4)、 能否获得消费者的充分好评;
5)、 在商品流通的全部过程中,是否具有准确传达有关商品情报的能力。
6、结语
国外跨国公司经历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其企业规模、生产技术、管理经营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都较我国的外加剂企业有很大的优势,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尽管如此,国外跨国企业集团仍在为国际化市场的争夺进行合并和重组,如SKW和MBT的兼并。我国企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加强管理,加快体制改革,尽快发展起来,迎接国际化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