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科学规划依法推散努力开创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工作新局面——在宣传贯彻《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大会上的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世华(2008年3月18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政策文件,把大力发展应用散装水泥作为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哈尔滨市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年年有突破,年年上台阶。散装水泥应用量占全省散装水泥总量的60%以上,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量占全省预拌混凝土总量的80%以上,带动了全省散装水泥事业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哈尔滨市将以创建“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为目标,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推进哈尔滨市建设大发展、快发展。我们要以宣传贯彻落实《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为契机,把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提出的“政府要在推动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资源环境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和市政府王世华副市长3月18日在宣传贯彻《条例》大会上的讲话贯穿于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应用之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确保如期实现“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好《条例》,努力实现依法兴“散”、依法推“散”、依法管“散”和依法用“散”,不断缩小哈尔滨市与先进城市的差距,为振兴龙江和哈尔滨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经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省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已于2008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施行,是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应用工作进入了全面法制化的新时期。今天这次会议,对于学习贯彻《条例》精神,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依法推动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促进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出台《条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哈尔滨市自1973年正式开展推散工作以来,特别是1985年国务院确定“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水泥发展方针以来,围绕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分别于1996年和2000年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实施了《哈尔滨市建设工程应用商品混凝土管理规定》和《哈尔滨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使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政府规章受内容的局限性和法律效力的影响,哈尔滨市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应用上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国家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地方立法工作,抓紧研究制定一部集系统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地方性法规,通过政策法规的引导以及政府的行政扶持,促进散装水泥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第一,《条例》的出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散装水泥发展工作。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同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落实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措施,从使用环节人手,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力度”;2006年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2007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公布2006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的通知》等多个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明确把发展散装水泥作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哈尔滨市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出台,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对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经销、运输、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对于我们深入落实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保护资源能源,推进节能减排,推动哈尔滨市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条例》的出台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权益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需要。袋装水泥在装卸、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经过多次搬运、装卸、堆放、拆袋、倒包,粉尘污染严重,在“建材、水电、煤炭、化工、冶金”五大职业病中,水泥引发的矽肺病被排在首位。现场搅拌混凝土产生的粉尘、噪声、占道施工、施工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散装水泥生产、运输和使用环节,均在密封容器内进行,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基于此,《条例》在内容上,对市区内建设工程项目应用散装水泥使用量做出了明确规定,禁止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在法理上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理念,对改善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操作人员工作环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条例》的出台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需要。水泥和混凝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材料,其性能和品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而散装水泥生产工艺先进、技术含量高、长期储存在密封容器内也不会降低强度;预拌混凝土则是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电脑控制方式,通过电子计量,严格按照配合比组织生产,可有效确保混凝土质量。由于具备了良好的性能和优越的品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已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哈尔滨市地处寒区,工程施工期短,使用预拌混凝土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缩短建设工程工期,加快施工进度;而且作为重要的绿色建筑材料,使用预拌混凝土还可以改变以往施工工艺落后、施工环境脏乱差等状况,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对此,《条例》对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和资质等级进行了严格规定,明确了质量保证体系,这对于提高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科技含量,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满足哈尔滨市将陆续启动实施的地铁、跨江桥等大跨度、大体量以及各种特殊性能工程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条例》的出台是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快速发展的需要。去年,全市预拌混凝土应用量32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个百分点,散装水泥应用量358万吨,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双创历史新高。但从哈尔滨市发展应用情况看,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从城区看,去年1至9月份,哈尔滨市江南房屋开发建设项目预拌混凝土使用率为92%,而一些新区仅为16.4%;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应用工作困难更大。全市预拌混凝土平均使用率仅为59.6%,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第9位,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预拌混凝土使用率接近100%的比例相差更为悬殊。《条例》的出台,为哈尔滨市加快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对推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事业的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条例》施行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做好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应用工作。
二、以贯彻《条例》为契机,推动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再上新台阶
《条例》是哈尔滨市规范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应用的第一部系统性地方法规,对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应用做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切实做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条例》的学习贯彻落实。这部《条例》的制定出台来之不易,是哈尔滨市去年唯一一部被省人大批准执行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原有两部政府规章,经过重新整合后提高了法律位阶,对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的指导原则、适用范围、主管及配合部门的职责,生产、使用、运输及设备企业的责任义务,以及专项资金的收缴、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为我们依法做好散装水泥发展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条例》,组织好相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增强生产经营使用者依法进行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自觉性,切实把《条例》贯彻落实到位。
第二,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总理强调指出,要落实电力、钢铁、水泥、煤炭、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计划,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关闭企业的配套措施,为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指明了方向。各企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条例》规定的水泥生产企业配置的散装水泥发放设施应当不低于水泥生产能力80%的指标,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将投资策略投向推进产业发展、节能降耗、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方面上来,尽快实现水泥工业原、燃料的战略化转移。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新技术开发、新工艺推广和新产品的应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全市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淘汰落后水泥生产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制定量化指标及切实可行的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实施方案,改变“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的传统水泥经济增长方式,并依据《条例》规定和供需情况,做好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合理布局工作。
第三,统筹协调,着力抓好农村散装水泥推广工作。目前,农村推散工作还比较薄弱,据统计,我国农村水泥消费量占总消费的40%,但散装率仅为6%。就哈尔滨市而言,市区水泥散装率为65%,农村水泥散装率尚不足10%。深入做好农村推散工作,提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促进城乡散装水泥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要认真总结呼兰、延寿、阿城等农村试点推散经验,下大力气做好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市)考核验收、经验交流推广工作。同时,要在农村推散试点基础上,有计划的逐年扩大试点范围,加大对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支持力度,抓紧完善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的生产、运输、储存等技术设备,健全散装水泥物流配送体系,逐步扩大农村散装水泥推广覆盖范围。
第四,积极运用科技化手段,加大科技推散力度。散装水泥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关键取决于散装水泥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取决于设施设备技术含量的高低。目前,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含量还不高,要紧紧抓住《条例》施行的有力契机,牢固树立“科技兴散”、“科技强散”的理念,充分发挥哈尔滨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中心的职能作用,结合哈尔滨市粉煤灰、钢渣、尾矿石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深入开展应用研究,逐步扩大工业废弃物在水泥、混凝土、砂浆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提高散装水泥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研发体系和长效科技创新机制,加快研究和生产适用不同施工环境要求的水泥品种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以满足哈尔滨市地铁等重点建设工程设计规格的特殊性能需要。
三、切实加强领导,务求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取得新成效
发展应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切实摆上议事日程,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抓紧制定具体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在求实效上下工夫,确保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扎实推进。
第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目前,市里已建立了组织协调和日常推进的工作领导体制,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参加的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推散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和政策法规的组织实施。各县(市)也要抓紧搭建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把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并研究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按工作责任制,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推广本地区、本部门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的经验,注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强监督检查,把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到实处。
第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是一项工作环节多、涉及部门广,需要方方面面协力推进的系统工程。全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按照职责分工,围绕做好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重点工作,从完善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推广、流通、管理等工作机制入手,强化协作配合力度,并研究建立推散工作例会制度,确保及时协调解决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随着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和空间拓展,各新区、政策区要率先突出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力度,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县(市)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行“禁现”;市区要制定预拌砂浆发展规划,适时启动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务求在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依法行政,加强监督。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行政管理机构要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强对《行政许可法》和《条例》的培训学习,提高执法检查人员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要按照《条例》要求,在加大对混凝土和砂浆“禁现”监管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做好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加强企业执业人员、专项试验室、资质条件、经营行为、社会信誉等方面的监督管理,规范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供应市场行为。要认真做好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工作,下大力气解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混征及减、免、缓征等问题,收足用好专项资金,为发展应用散装水泥提供资金保障。
第四,搞好宣传,营造氛围。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作为区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为扭转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袋装水泥的旧观念,要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进行宣传;要利用国家每年倡导开展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政策,强化“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意识,提高水泥生产企业发展散装水泥、建设单位使用散装水泥的自觉性;要针对农村发散工作相对滞后的局面,把宣传工作向乡村延伸,带动周边县(市)散装水泥市场发展,真正让农民在建房、修路以及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尝到使用散装水泥的“甜头”,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举办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等历史机遇,哈尔滨市也面临着筹办大冬会等重大时限性指标任务的达标冲刺考验。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和市场的新需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学习贯彻落实《条例》的力度,依法推进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