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 » 政策法规 » 正文

江西省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2-2024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1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核心提示: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印发江西省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通知


各设区市工信局,赣江新区经发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促进江西建材工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现将《江西省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12月31日


江西省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

行动计划(2022-2024年)


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材工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促进江西建材工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结合江西省建材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传统产业升级的部署和要求,加快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省建材工业的推广应用,提高行业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水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推动建材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充分调动建材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内生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实现效益提升和转型发展良性互动。


——坚持政府引导。加强顶层设计与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相结合,统筹整合资源,促进智能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分类指导,更好发挥政府在方向引导和政策支持方面的作用,形成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发展合力。


——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增强各类主体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领域汇聚,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


——坚持典范引领。加大智能制造示范、标杆企业和典型项目的培育力度,壮大智能制造先进典范队伍。积极发挥示范、标杆企业和典型项目的导向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积极争创智能制造先进典范,提升建材工业智能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24年,全省建材工业智能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制造典范数量明显增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础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智能制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建材行业生产决策、企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力争生产设备和关键工艺数字化率等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培育3~5个智能制造典型示范项目。


——协同领域不断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力争实现研发、供应、制造、服务、质控等产业链各环节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力争上云上平台中小企业达到80%以上。


——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培育3~5家省级或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打造3~5家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5~7个智能工厂、数字矿山,5~1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项目),培育和推广一批流程型工业APP、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和系统解决方案。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一批创新平台。引进聚集一批智能制造创新人才。企业智能制造创新投入占研发总投入的50%以上。


——支撑体系基本完善。推动一批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国家标准的落实,力争制定若干项智能制造地方标准、团体标准,鼓励重点建材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培育和引进3家左右年产值过5000万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基本满足我省建材工业智能制造发展需要。


二、重点任务


(一) 智能化生产提升行动


1.提升管理决策智能化水平。鼓励建材企业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管理、生产决策、资源配置等环节的决策智能化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应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决策支持系统(DDS)等,不断优化企业管理决策方式,提升企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整合设计研发、原料采购、需求订单、产品生产、市场销售等生产经营的业务数据,加强动态监测、实时分析、预测预警等,提升企业生产决策的智能化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生产过程执行系统(MES)、仓储物流管理系统(WMS)等,实现采购、制造、仓储、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资源的高效衔接,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的智能决策水平。


2.提升关键环节智能化水平。围绕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生态环保等关键环节,加快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原料处理、坯体成型、产品烧成等关键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在破碎、配料、搅拌、压制、浇筑、养护、烧结等关键环节,加强新型传感器、在线检测仪等智能设备的应用,通过关键工艺环节的数字化精准控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大能源管理系统(EMS)的推广和应用,对磨机、窑炉、蒸压釜等重点耗能设备实施全过程在线监控,通过能耗数据采集、分析、诊断,优化能源管理和调度,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在废水、废气、粉尘等产生的关键环节,提高污染物排放实时化监控和报警的水平。鼓励企业逐步配备先进的污染物处置设备,提高“三废”处理的智能化水平,力争实现关键环节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3.提升企业装备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企业加快生产装备的升级改造和更新换代,培育3~5家省级或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打造5~7个智能工厂、数字矿山。结合智能化装备发展和建材行业实际需求,鼓励现有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推动破碎、磨机、窑炉等重要装备的升级换代;鼓励新建项目按照智能工厂的标准要求,采购和配备先进装备,提高工厂的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非金属矿产企业运用可视化开采、无人驾驶、自动配矿、探地雷达等装备,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生产效率等方面的装备智能化保障水平。


(二)智能化赋能拓展行动


4.推动智能化向全产业链延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向研发、供应、制造、质控、服务等全产业链延伸。在研发链,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原材料性能、工艺配方、产品品质等数据库,利用数据建模、模拟仿真等技术,增强新产品研发针对性,满足市场个性化、功能化、多样化需求。在供应链,鼓励支持企业构建智能供应链平台,实现与上下游关联企业资源的联动、集成共享,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质控链,鼓励企业在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成品出厂等环节使用智能技术,强化产品质量保障;支持企业运用标识解析、区块链技术等,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服务链,鼓励支持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产品与服务的融合,促进产品附加功能的延伸;推动电商平台数字化应用,实现客户全程参与,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5推动智能化向中小企业延伸。引导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智能化赋能,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化应用水平。发挥大企业平台资源优势,运用网络协同、平台集成、线上对接等方式,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推动龙头企业将智能制造经验与技术向中小企业赋能,加速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延伸。鼓励中小企业在内部办公、生产管控、客户运营、销售管理方面开展数字化建设,在生产线各环节开展智能化改造,实现从单一信息化手段向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企业使用“云上办公”、“云上经营管理”、“云上研发设计”等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生产设备和核心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力争上云上平台中小企业达到80%以上。


6.推动智能化向重点细分行业延伸。在建材重点细分行业推广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拓展智能化应用广度。鼓励水泥行业加大矿车无人驾驶、自动采选配矿、智能化实验室、窑磨专家操控系统等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绿色矿山、原料选矿和配料、熟料质量控制等智能化水平。鼓励玻璃行业应用熔化成形数字仿真、冷端优化控制以及熔窑、锡槽、退火窑三大热工智能化控制等技术,提高玻璃新材料研发、玻璃成型等智能化水平。鼓励陶瓷行业应用高压注浆、窑炉自动优化温控、自动检测分选等技术,提高注浆成型、坯体干燥控制、产品缺陷检测等智能化水平。鼓励玻璃纤维行业应用池窑拉丝控制、产品标识溯源等技术,提高玻璃纤维拉丝,产品质量追溯等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墙体材料、预拌混凝土、机制砂(石)、非金属矿、铝合金型材、装配式部品部件等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水平。


(三)智能化应用推广行动


7.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面向建材重点细分行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和解决方案培育等方面,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鼓励企业基于云架构,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精细化,打造3~5家有行业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加快工业知识的沉淀、传播和复用,丰富工业模型和工业机理,培育和推广一批流程型工业APP和解决方案。鼓励企业运用5G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无人驾驶、远程爆破、设备运维等领域开展应用探索,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打造5~1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项目)。


8.推广应用一批工业机器人。聚焦建材工业生产和经营特点,鼓励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在投料装车、搬运码垛等单调重复、劳动强度大的繁重岗位,加快机械换人和自动化减人,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在图像识别、切割分拣、压力成型、取样检测等高精度岗位,加快应用一批工业机器人,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在喷漆打磨、高温窑炉、矿山爆破等危险岗位,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机器换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在噪声大、粉尘多等环境恶劣岗位,推广应用一批工业机器人,消除生产管理人员职业安全隐患。


9.深化细分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应用。针对我省建材细分行业的特点,以矿山开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物流仓储、在线检测、减污降碳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应用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1)水泥行业:重点推广应用自动采选配矿、窑炉优化控制、设备诊断运维、生产远程智能监控、智能质量控制、能耗水耗管理、清洁包装发运、安全环保管理等系统解决方案。


(2)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原材料供应、制造执行管理、智能物流配送、在线质量监测的混凝土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以及集中搅拌分送、自动成型控制、智能码垛、制品智能养护的水泥制品系统解决方案。


(3)机制砂石行业:重点推广应用级配调整、质量监测、粉尘收集、废水处理、物料储运等系统解决方案。


(4)玻璃行业:重点推广应用热工智能化控制,在线缺陷检测、自动堆垛铺纸、自动切割分片、智能打码仓储等系统解决方案。


(5)陶瓷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压机控制管理、智能高压注浆、坯体干燥控制、物料无人装卸、窑炉优化控制、产品施釉磨抛、自动检测分选、智能仓储物流等系统解决方案。


(6)玻璃纤维行业:重点推广应用池窑拉丝控制、质量在线监测、物流自动输送、产品标识溯源、供应链协同等系统解决方案。


(7)新型墙体材料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原料精准制备、坯体成型切割、干燥(蒸压)养护、窑炉优化控制、质量自动检测、污染排放控制等系统解决方案。


(8)非金属矿产行业:重点推广应用地勘数据管理、原料精细开釆、物料称量均化、选线智能控制、矿物加工优化等系统解决方案。


(四)智能化创新发展行动


10.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推进产教研合作,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强化建材行业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保障。发挥国字号平台的优势,鼓励企业与行业协会、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和产业联盟等合作,打造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发展联盟。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引进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平台,建设专业孵化器、联合技术实验室等创新载体。鼓励重点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平台,积极增创各级各类智能制造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智能制造创新投入占研发总投入的50%以上。鼓励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立智能制造的产品研发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鼓励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引进博士后、两院院士,设立若干博士后、院士工作站。


11.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结合我省建材工业产学研用的具体需求,重点推进资源共享、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现代化等协同创新发展。加强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中小建材企业的协作,通过“有偿购买”“互惠互换”“利益共得”等模式,实现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的共享,提高协同创新效率。鼓励生产企业与各类研发机构等加强合作,采用“揭榜挂帅”“自组团队”“分工合作”等方式,开展对先进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可产业化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提高协同创新能力。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开展协同改造和重构,增强产业链的高端链接能力和安全可控能力,提高协同创新水平。


12.促进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建材行业全链条的融合创新。应用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挖掘等技术特性,推动在监测追溯、预测维修、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能源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创新,强化数据的分析利用,完善数据标准和格式,实现企业间、平台间数据融通。应用区块链的可追溯、不可篡改等技术特性,推动在产品交易、信息追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创新,强化数据安全。应用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图像识别等技术特性,推动在智能生产、智能决策、智能物流、智能监测、智能追溯等方面的融合创新。应用数字孪生的计算建模、实时传感、虚拟现实等技术特性,推动在成套生产装置设计、安装、运行全周期优化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创新,实现建材工厂可视化、可预测、可维护。


(五)智能化支撑体系构建行动


13.健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认真贯彻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推动我省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制定和完善。组织和开展国家智能工厂、数字矿山等智能制造标准的宣贯与落实。以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引,鼓励重点建材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鼓励重点建材企业结合我省建材工业发展实际,参与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建立和完善具有我省特色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鼓励建材企业参与智能制造标准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验证,促进和推动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14.推进两化融合贯标达标。积极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信息化诊断、贯标示范等工作,不断提高建材行业两化融合水平。鼓励支持企业依托国家两化融合服务平台,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自评估、自诊断,全面纳入两化融合贯标建设体系,力争规上企业自评估、自诊断达到60%以上。引导咨询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信息化诊断等工作。引导贯标咨询服务机构深入我省建材企业,对标国家标准开展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等服务工作。鼓励建材企业创建两化融合贯标示范,扩大两化融合覆盖面。


15.完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省内有基础、有优势的建材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建设发展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具有较强实力的建材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和引进3家年产值过5000万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鼓励支持装备、软件、系统集成商等不同领域企业加强合作,探索建设江西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吸纳省内外相关行业的智能制造专家,组建建材领域智能制造专家智库,为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面向建材行业信息化发展需要,发挥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优势,推动产业链分工协作、共同发展。引导企业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推动企业实施分类分级安全防护,提升建材工业企业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在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建立全省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各项工作。各市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落实工作职责。


(二)强化统筹协调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强化对智能制造数字转型重点工作、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的统筹协调,细化工作目标,落实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省建材各行业协会、相关产业联盟及科研院所的作用,形成工作推进的合力。


(三)强化政策扶持


鼓励产业和金融资本设立建材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建材领域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创新应用。发挥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引导各类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资我省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支持符合条件的建材智能技术装备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融资担保政策,申请有关保险补偿和资金支持。


(四)强化人才支撑


落实人才引进的各项政策,加强国内外高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鼓励支持高等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实用技能型人才。鼓励支持重点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和重大课题研究,培养一批面向建材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 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