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 » 行业标准 » 正文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之进、出水建筑物设计(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4-3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之进、出水建筑物设计(三)

      7.3 进、出水流道

      7.3.1 泵站进、出水流道型式应根据泵型、泵房布置、泵站扬程、出水池水位变化幅度和断流方式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重要的大型泵站应进行装置模型试验验证。

      7.3.2 泵站进水流道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7.3.2.1 流道型线平顺,各断面面积沿程变化应均匀合理。

      7.3.2.2 出口断面处的流速和压力分布应比较均匀。

      7.3.2.3 进口断面处流速宜取0.8~1.0m/s。

      7.3.2.4 在各种工况下,流道内不应产生涡带。

      7.3.2.5 进口宜设置检修门槽。

      7.3.2.6 应方便施工。

      7.3.3 叶轮直径较大的立式机组的进水流道宜采用肘型。当受地基条件限制不宜深挖方时,可采用钟型进水流道。叶轮直径较小的立式机组和卧式机组可采用带有进水喇叭口的进水管道。

      7.3.4 肘型和钟型进水流道的进口段底面宜做成平底,或向进口方向上翘,上翘角不宜大于12°;进口段顶板仰角不宜大于30°,进口上缘应淹没在进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以下至少0.5m。当进口段宽度较大时,可在该段设置隔水墩。

      肘型和钟型流道的主要尺寸应根据水泵的结构和外形尺寸结合泵房布置确定。

      7.3.5 泵站出水流道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7.3.5.1 与水泵导叶出口相连的出水室型式应根据水泵的结构和泵站的要求确定。

      7.3.5.2 流道型线变化应比较均匀,当量扩散角宜取8°~12°。

      7.3.5.3 出口流速不宜大于1.5m/s(出口装有拍门时,不宜大于2.0m/s)。

      7.3.5.4 应有合适的断流方式。

      7.3.5.5 平直管出口宜设置检修门槽。

      7.3.5.6 应方便施工。

      7.3.6 泵站的断流方式应根据出水池水位变化幅度、泵站扬程、机组特性等因素,并结合出水流道型式选择,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断流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7.3.6.1 运行可靠。

      7.3.6.2 设备简单,操作灵活。

      7.3.6.3 维护方便。

      7.3.6.4 对机组效率影响较小。

      7.3.7 对于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较高的泵站,可采用直管式出水管道,在出口设置拍门或快速闸门,并应在门后设置通气孔。

      直管式出水流道的底面可做成平底,顶板宜向出口方向上翘。

      7.3.8 对于立式或斜式轴流泵站,当出水池水位变化幅度不大时,宜采用虹吸式出水流道,配以真空破坏阀断流方式。驼峰底部高程应略高于出水池最高水位,驼峰顶部的真空度不应超过7.5m水柱高。驼峰处断面宜设计成扁平状。虹吸管管身接缝处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7.3.9 对于低扬程卧式轴流泵站,可采用猫背式出水流道。若水泵叶轮中心线高于猫背式出水流道水位时,应采取抽真空充水起动的方式。

      7.3.10 出水流道的出口上缘应淹没在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以下0.3~0.5m。当流道宽度较大时,宜设置隔水墩,其起点与机组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水泵出口直径的2倍。

      7.3.11 进、出水流道均应设置检查孔,其孔径不宜小于0.7m。

      7.3.12 灌排结合泵站的进水流道内宜设置导流锥、隔板等,必要时应进行装置模型试验。


      (一)(二)(四)(五)

      返回上级菜单

 
 
[ 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