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为了贯彻执行GB1347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强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行业的生产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按GB1347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其它管桩产品的生产亦可参照执行。
1.3生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除遵守本规程外,同时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原材料
2.1水泥
2.1.1水泥强度等级不得低于42.5,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其次普通硅酸盐水泥,其质量要求应符合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2.1.2水泥进厂时,应有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
2.1.3水泥存放应按厂家、品种、强度等级、批号分别贮存并加以标明,水泥贮存期不得超过三个月,过期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进行水泥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2.2细骨料
2.2.1宜采用天然硬质中粗砂,细度模数宜为2.5~3.2,其质量应符合GB/T14684《建筑用砂》的规定。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含泥量应小于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时含泥量应小于2%。
2.2.2不得使用未经淡化的海砂。若采用淡化的海砂,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6%。
2.3粗骨料
2.3.1应采用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且不得超过钢筋净距的3/4,其质量应符合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的规定。
2.3.2碎石必须经过筛洗后才能使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含泥量应小于0.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时含泥量应小于1%。
2.3.3碎石的岩体抗压强度宜大于所配混凝土强度的1.5倍。
2.4水
2.4.1混凝土拌和用水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和油质。其质量应符合JGJ63《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规定。
2.4.2不得使用海水。
2.5外加剂
2.5.1质量应符合GB8076《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不得采用含有氯盐或有害物的外加剂。
2.5.2选用外加剂应经过试验验证后确定。
2.6掺合料
掺合料不得对管桩产生有害影响,使用前必须对其有关性能和质量进行试验验证。
2.7钢材
2.7.1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YB/T11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的规定。
2.7.2螺旋筋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其质量应分别符合JGJ19《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GB/T70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规定。
2.7.3端部锚固钢筋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或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分别符合GB/T70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管桩端部锚固钢筋设置应按照结构设计图确定。
2.7.4端头板、钢套箍的材质性能应符合GB/T700《碳素结构钢》中Q235的规定。
2.7.5钢材进厂必须提供钢材质保书,进厂后必须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严禁使用未经检验或不合格的钢材。
2.7.6钢材必须按品种、型号、规格和产地分别堆放,并有明显标记。
3.技术要求
3.1混凝土制备
3.1.1混凝土配合比
3.1.1.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6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
3.1.1.2离心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参见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试配确定。
3.1.1.3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3cm~7cm。
注: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合本单位生产工艺的具体控制值。
3.1.2混凝土原材料计量
3.1.2.1原材料计量应采用计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的电子控制设备。
3.1.2.2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
a)水泥、掺合料≤1%;
b)粗、细骨料≤2%;
c)水、外加剂≤1%。
3.1.3混凝土搅拌
3.1.3.1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混凝土搅拌最短时间应符合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合料的搅拌应充分均匀,掺加掺合料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混凝土搅拌制度应经试验确定。
3.1.3.2严格按照配料单及测定的砂、石含水率进行调整配料。
3.1.3.3混凝土搅拌完毕,因设备原因或停电不能出料,当时间超过30min,则该盘混凝土不得使用;对掺加磨细掺合料的新拌混凝土,其控制时间可经试验后调正。
3.1.4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符合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
3.2钢筋骨架制作
3.2.1预应力主筋加工
3.2.1.1主筋应清除油污,不应有局部弯曲,端面应平整,不得有飞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规格的钢筋不得混合使用。
3.2.1.2同根管桩中钢筋下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L/5000(L为桩长,以mm计)。
3.2.1.3主筋镦头宜采用热镦工艺,钢筋镦头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0%。
3.2.1.4预应力主筋沿管桩断面园周分布均匀配置,最小配筋率不低于0.4%,并不得少于六根,主筋净距不应小于30mm。
3.2.2骨架制作
3.2.2.1螺旋筋的直径应根据管桩规定确定,外径450mm及以下,螺旋筋直径不应小于4mm;外径500mm~600mm,螺旋筋直径不应小于5mm;外径800mm~1000mm,螺旋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钢筋骨架螺距最大不超过110mm。距桩两端在1000mm~1500mm长度范围内,螺距为40mm~60mm。
3.2.2.2钢筋骨架采用滚焊机成型,预应力主筋和螺旋筋焊接点的强度损失不得大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5%。
3.2.2.3钢筋骨架成型后,各部分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
a)预应力主筋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mm;
b)螺旋筋的螺距偏差,两端处不得超过±5mm,中间部份不得超过10mm;
c)主筋中心半径与设计标准偏差不得超过±2mm。
3.2.2.4钢筋骨架吊运时要求平直,避免变形。
3.2.2.5钢筋骨架堆放时,严禁从高处抛下,并不得将骨架在地面拖拉,以免骨架变形或损坏;同时应按不同规格分别整齐堆放。
3.3桩接头制作
3.3.1桩接头应严格按照设计图制作。钢套箍与端头板焊接的焊缝在内侧,所有焊缝应牢固饱满,不得带有夹渣等焊接缺陷。
3.3.2若需设置锚固筋,则锚固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选用并均匀垂直分布,端头焊缝周边饱满牢固。
3.3.3端头板的宽度不得小于管桩规定的壁厚;端头板制作要符合以下规定:
a)主筋孔和螺纹孔的相对位置必须准确;
b)钢板厚度、材质与坡口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4成型工艺
3.4.1装、合模
3.4.1.1装模前上、下半模须清理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张拉板、锚固板应逐个清理干净,并在接触部位涂上机油。
3.4.1.2张拉螺栓长度应与张拉板、锚固板的厚度相匹配,防止螺栓过长或过短;禁止使用螺纹损坏的螺栓。
3.4.1.3张拉螺栓应对称均匀上紧,防止桩端倾斜和保证安全。
3.4.1.4钢筋骨架入模须找正,钢套箍入模时两端应放置平顺,不得发生凹陷或翘起现象,做到钢套箍与钢模紧贴,以防漏浆。
3.4.1.5合模时应保证上、下钢模合缝口干净无杂物,并采取必要的防止漏浆的措施,上模要对准轻放,不要碰撞钢套箍。
3.4.2布料
3.4.2.1布料时,桩模温度不宜超过45℃。
3.4.2.2布料要求均匀,宜先铺两端部位,后铺中间部位,保证两端有足够的混凝土。
3.4.2.3布料宜采用布料机。
3.4.3张拉预应力钢筋
3.4.3.1管桩的张拉力应计算后确定;并宜采用应力和伸长值双控来确保预应力的控制。
3.4.3.2张拉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妥善保管使用,并应定期维护和校验。
注:新购置的张拉机具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校验。
3.4.3.3当生产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校验张拉设备:
a)张拉时,预应力钢筋连续断裂等异常情况;
b)千斤顶漏油;
c)压力表指针不能退回零点;
d)千斤顶更换压力表。
3.4.4离心成型
3.4.4.1离心成型分为四阶段:低速、低中速、中速、高速。低速为新拌混凝土混合料通过钢模的翻转,使其恢复良好的流动性;低中速为布料阶段,使新拌混凝土料均匀分布于模壁;中速是过渡阶段,使之继续均匀布料及克服离心力突增,减少内外分层,提高管桩的密实性和抗渗性;高速离心为重要的密实阶段。各企业具体的离心制度(转速与时间)应根据管桩的品种、规格等经试验确定,以获得最佳的密实效果。
3.4.4.2由混凝土搅拌开始至离心完毕应在50min内完成。
3.4.4.3离心成型中,应确保钢模和离心机平稳、正常运转,不得有跳动、窜动等异常现象。
3.4.4.4离心成型后,应将余浆倒尽。
3.4.5常压蒸汽养护
3.4.5.1管桩蒸养的介质应采用饱和水蒸汽。
3.4.5.2蒸汽养护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3.4.5.3静停一般控制在1h~2h,升温速度一般控制在20℃/h~25℃/h,恒温温度一般控制在70℃±5℃,使混凝土达到规定脱模强度;降温需缓慢进行。
注:对掺加掺合料的管桩的养护制度在试验基础上另行调正。
3.4.5.4蒸汽养护制度应根据管桩品种、规格、不同的原材料、不同季节等经试验确定。
3.4.5.5池(坑)内上下温度要基本一致。养护坑较深时宜采用蒸汽定向循环养护工艺。
3.4.6脱模
3.4.6.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脱模强度不得低于35MPa,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脱模强度不得低于40MPa。
3.4.6.2预应力放张顺序,应采取对称、交错张放方法。
3.4.6.3脱模场地要求松软平整,保证脱模时桩不受损伤。
3.4.7压蒸养护
3.4.7.1压蒸养护的介质应采用饱和水蒸汽。
3.4.7.2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经蒸汽养护,脱模后即可进入压蒸釜进行压蒸养护。
3.4.7.3压蒸养护制度根据管桩的规格、原材料、季节等经试验确定。
3.4.7.4压蒸养护恒压时蒸汽压力控制在0.9MPa~1.0MPa,相应温度在180℃左右。
3.4.7.5当釜内压力降至釜外大气压一致时,排除余气后才能打开釜门;当釜外温度较低或釜外风速较大时,禁止将桩立即运出釜外降温,避免因温差过大降温速率过快而引起温差裂缝。
3.4.8自然养护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脱模后在成品堆场上需继续进行保湿养护,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润湿,防止产生收缩裂缝,确保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出厂时强度等级不低于C60。
4.质量控制
4.1管桩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4.2原材料应实行进厂复检制度,根据相应标准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3管桩厂应建有相应等级的试验室。
5.产品检验
5.1产品检验依据国标GB1347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弯性能等的检验。
5.2产品检验后按检验的产品等级在桩身按标准规定标明标志。
6.贮存
6.1堆放场地坚实平整。
6.2产品堆放时,最下层宜按GB1347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要求的两支点位置放在垫木上,垫木支承点在同一水平面和同一垂线上,并用合格木楔固定,以防滚滑。
6.3贮存产品应标明合格印章及制造厂、产品商标、管桩标记、品种、规格、生产日期或编号等内容。
6.4产品应按品种、规格、型号分别堆放,堆放层数不宜超过下表:
外径(mm)
|
300~350
|
400~450 |
500~600
|
800~1000
|
堆放层数 |
9
|
8
|
7
|
5
|
注:堆放时,长桩不得置于短桩的上方。
6.5产品装卸、起吊应轻放轻起,严禁抛掷、碰撞、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