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规 » 行业标准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用卵石、碎石国家标准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03-16  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核心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用卵石、碎石国家标准二
    d) 定量滤纸。
           
    6.8.2 仪器设备
           
    a)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50±5)℃;
    b) 台秤:称量10kg,感量10g;
    c) 天平:称量1kg,感量为1g及称量100g,感量为0.001g各一台;
    d) 高温炉:最高温度10000℃;
    e) 方孔筛:孔径为75um的筛一只;
     f) 烧杯:300ml;
    g) 量筒:20ml及100Ml
    h) 粉磨钵或破碎机;
    i) 干燥器、瓷坩埚、搪瓷盘、毛刷等。
           
    6.8.3 试验步骤
           
    6.8.3.1
    按6.1规定取样,筛除大于37.5mm的颗粒,然后缩分至约1.0kg。风干后粉磨,筛除大于75um的颗粒。将小于75um的粉状试样再按四分法缩分至30g~40g,放在烘箱中于(150±5)℃下烘十一对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6.8.3.2 称取粉状试样
    称取粉状试样1g,精确至1.001g将粉状试样倒入300ml烧杯中,加入20ml~30ml蒸馏水及10mL稀盐酸,然后放在电炉上加热至微沸,并保持微沸5min,使试样充分分解后取下,用中速滤纸过滤,用温水洗涤10次~12次。
           
    6.8.3.3.
    加入蒸馏水高速滤液体积至200Ml,煮沸后,搅拌滴加10mL浓度为10%的氯化钡溶液,并将溶液煮沸数分钟,取下静置至少4h(此时溶液体积应保持在200mL),用慢速滤纸过滤,用温水洗涤至氯离子反应消失(用1%硝酸银溶液检验)。
 
    6.8.3.4
    将沉淀物及滤纸一并移入已恒量的瓷坩埚内,灰化后在800℃高温炉内燃烧30min。取出瓷坩埚,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出试样质量,精确至0.001g。如此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6.8.4 结果计算与评定
           
    6.8.4.1
    水溶性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以SO3计)按式(8)计算,精确至0.1%:
    Qd=G2×0.343G1 ×100…………………………(4)
           
    式中:Qd ——水溶性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G1——粉磨试样质量,g;
             G2——灼烧后沉淀物的质量,g;
             0.343——硫酸矾(BaSO4)换算成SO3的系数。
           
    6.8.4.2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若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0.2%时,须重新试验。
           
    6.9 坚固性
           
    6.9.1 试剂和材料
           
    a) 10%氯化钡溶液;
    b) 硫酸钢溶液:在某些方面L水中(水温30℃左右),加入无水硫酸钢(NaSO4)350g,或结晶硫酸钢(Na2SO4·H2O)750g,边加入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饱和。然后冷却至20℃~25℃,在此温度下静置48h,即为试验溶液,其密度为1.151~1.174g/cm3。
           
    6.9.2 仪器设备
           
    a)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 台秤:称量10kg感量10g;
    c) 天平:称量1kg,感量1g;
    d) 三脚网蓝:用金属丝制成,网蓝直径为100mm,高为150mm,网的孔径2mm~3mm;
    e) 方孔筛:同6.3.1;
    f) 容器:瓷缸,容积不小于50L;
    g) 密度计;
    h) 玻璃棒、搪瓷盘、毛刷等。
           
    6.9.3 试验步骤
           
    6.9.3.1
    按6.1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可满足表13规定的数量,用水淋洗干净,放在烘箱中于(105±5)℃以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然后按6.3条规定进行筛分后备用。
           
    表13坚固性试验所需的试样数量
           
    石子粒级,mm 4.75~9.50 9.50~19.0 19.0~37.5 37.5~63.0 63.0~75.0
    试样量,g 500 1000 1500 3000 3000
           
    6.9.3.2
    按表13规定数量称取的试样,精确至1g,将不同粒级的试样分别装入网蓝,并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容器中,溶液的体积应不小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网蓝浸入溶液时,应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的气泡,然事静置于该容器中,网蓝底面应距离容器底面约30mm,网蓝之间距离应不小于30mm,液面至少高于试样表面30mm,溶液温度应保持在20℃~25℃。
 
    6.9.3.3
    浸泡20h后,把装试样的网蓝从溶液中取出,放在烘箱中于(105±5)℃烘4h,至此,完成第一次试验循环,待试样冷却至20℃~25℃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循环。从第二次循环开始,浸泡与烘干时间均为4h,共循环5次。
            
    6.9.3.4
    最后一次循环后,用清洁的温水淋洗试样,直至淋洗试样后的水少量氯化钡溶液不出现白钯浑浊为止,洗过的试样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用孔径为试样粒级下限的筛过筛,称出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精确至0.1g。
 
    6.9.4.1
    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5)计算,精确至0.1%:
    Pi=G1-G2G1 ×100………………………………………………6(5)
           
    式中:Pi ——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
             G1——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质量,g;
             G2——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的筛余量, g;
           
    6.9.4.2
    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百分率按式(6)计算,精确至1%:
    P=a1P1+a2P2+a3P3+a4P4+a5P5a1+a2+a3+a4+a5 …………………………(6)
           
    式中:Pi——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率,%;
            a1+a2+a3+a4+a5—— 分别为各粒级质量占试样(原试样中筛除了小于4.75mm颗粒)总质量的丰分率,%;
            P1、P2、P3、P4、P5——分别为各粒级试样质量损失百分率,%。
           
    6.10 岩石抗压强度
           
    6.10.1 仪器设备
    a) 压力试验机:量程1000Kn,示值相对误差2%;
    b) 钻石机或锯石机;
    c) 岩石磨光机;
    d) 游标卡尺和角尺。
            
    6.10.2 试件
           
    a) 立方体试件尺寸:50mm×50mm×50mm;
    b) 圆柱体试件尺寸:φ50mm×50mm
    c) 试件与压力机压头接触的两个面要磨光并保持平行,6个试件为一组。对有明显层理的岩石,应制作二组,一组保持层理与受力方向平行,另一组保持层理与受力方面垂直,分别测试。
           
    6.10.3 试验步骤
           
    6.10.3.1
    用游标卡尺测定试件尺寸,精确至0.1mm,并计算顶面和底面的面积。取顶面和底面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所用的截面积。将试件浸没于水中浸泡48h。
           
    6.10.3.2
    从水中取出试件,擦干表面,放在压力机上进行强度试验,加荷速度为0.5Mpa/s~1Mpa\s,
           
    6.10.4 结果计算与评定
           
     6.10.4.1
    试件抗压强度按式(7)计算,精确至0.1Mpa:
    R=FA ………………………………………………………………(7)
           
    式中:R——抗压强度,Mpa:
             F——破坏荷载,N;
             A——试件的截面积,mm2。
           
    6.10.4.2
    岩石抗压强度取6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并给出最小值,精确至1MPa。
           
    6.10.4.3
    对存在明显层理的岩石,应分别给出受力方向平行层理的岩石抗压强度与受力方向垂直层理的岩石抗压强度。
           
    注:仲裁检验时,以φ50mm×50mm圆柱体试件的抗压强茺为准。
           
    6.11 压碎指标值
           
    6.11.1 仪器设备
           
    a) 压力试验机:量程300Kn,示值相对误差2%;
    b) 台秤:称量10kg,感量10g;
    c) 天平:称量1kg,感量1g;
    d) 受压试模式(压碎值测定仪,见图3);
    e) 方孔筛:孔径分别为2.36mm、9.50mm及19.0mm的筛各一只;
    f) 垫棒:Φ10mm,长500mm圆钢。
           
    6.11.2试验步骤
           
    6.11.2.1
    按6.1规定取样,风干后筛除大于19.0mm及小于9.50mm的颗粒,并去除针片状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三份备用。
           
    6.11.2.2
    称取试样3000g,精确至1g。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圆模(置于底盘上)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两层颠实后,平整模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头。
           
    注1:当试样中粒径在9.50mm~19.0mm之间的颗粒不足时,允许将粒径大于19.0mm的颗粒破碎成粒径在9.50mm~19.0mm之间的颗粒用作压碎指标值试验。
           
    注2:当圆模式装不下3000g试样时,以装至距圆模式上口10mm为准。
   
    6.11.2.3
    把装有试样的模式子置于压力机上,开动压力试验机,按1kN/s速度均匀加荷至200Knua
稳荷5s,然后卸荷。取下加压头,倒出试样,用孔径2.36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出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精确至1g。
            
    6.11.3 结果计算与评定
           
    6.11.3.1
     压碎指标值按式(8)计算,精确至0.1%;
    Qe=G1-G2G1 ×100…………………………………………(8)
           
    式中:Qe——压碎指标值,%
             G1——试样的质量g,
             G2——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g。
           
    6.11.3.2
    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6.12 表观密度
           
    6.12.1 液体比重天平法
           
    6.12.1.1 仪器设备
           
    a)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 台秤:称量5kg,感量5g,其型号及尺寸应能允许在臂上悬挂盛试样的吊蓝,并能将吊蓝放在水中称量;
    c) 吊蓝:直径和高度均为150mm,由孔径为1mm~2mm的筛网或钻有2mm~3mm孔洞的耐锈蚀金属板制成;
    d) 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
    e) 盛水容器:有溢流孔;
     f)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6.12.1.2 试验步骤
           
    a) 按6.1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表14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14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mm 小于26.5 31.5 37.5 63.0 75.0
    最少试样质量,kg 2.0 3.0 4.0 6.0 6.0
   
    b) 取试样一份装入吊蓝,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并用上下升降吊蓝的方法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吊蓝每升降一次约1s,升降高度为30mm~50mm.
           
    c) 测定水温后(此时吊蓝应全浸在水中),准确称出吊蓝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
           
    d) 提起吊蓝,将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5g。
           
    e) 称出吊蓝在同样温度得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称量时盛水容器的水面高度仍由溢流孔控制。
           
    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
           
    6.12.1.3 结果计算与评定
           
    a) 表观密度按式(9)计算,精确至10kg/m3:
    ρ0=(G0G0+G2-G1 )×Ρ水…………………………………………(9)
           
    式中:ρ0——表观密度,kg/m3;
             GO——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G1——吊蓝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g;
             G2——吊蓝在水中的质量,g;
             Ρ水——1000kg/m3
           
    b)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 ,须重新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m3 ,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6.12.2 广口瓶法
           
    本方法不宜用于测定最大粒径大于37.5mm的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
           
    6.12.2.1 仪器设备
           
    a)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 天平:称量2kg,感量1g;
    c) 广口瓶:1000L,磨口,带玻璃片
    d) 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
    e)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6.12.2.2 试验步骤
           
    a) 按6.1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表14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除小于4.75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b) 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c) 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d) 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e) 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
           
    6.12.2.3 结果计算评定
           
    a) 表观密度按式(9)计算,精确至10kg/m3:
    ρ0=(G0G0+G2-G1 )×Ρ水 ……………………………………………………(9)
           
    式中:ρ0——表观密度,kg/m3;
             GO——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
             G1——吊蓝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g;
             G2——吊蓝在水中的质量,g;
             Ρ水——1000kg/m3
           
    b)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kg/m3 ,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6.13 体积密度与空隙率
           
    6.13.1 仪器设备
           
    a) 台秤:称量10kg,感量10g;
    b) 磅秤:称量50kg或100kg,感量50g;
    c) 容量筒:容量筒规格见表15:
    d) 垫棒:直径16mm,长600mm的圆钢;
    e) 直尺,小铲等。
           
    表15 容量筒的规格要求
 
    最大粒径,mm 容量筒容积,L 容量筒规格
    内径,mm 净高,mm 壁厚,mm
            9.5,16.0,19.0,26.5 10 208 294 2
            31.5,37.5 20 294 294 3
            53.0,63.0,75.0 30 360 294 4
           
    6.13.2 试验步骤
           
    6.13.2.1
    按6.1 规定取样,烘干或风干后,拌匀并把试样分为大致相等两份备用。
           
    6.13.2.2 松散堆放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用小铲试样从容量筒口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除去凸出容量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
           
    6.13.2.3 紧密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为三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6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然后装入第三层,如法颠实。试样装填完毕,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用钢尺沿筒边缘刮去高出的试样,并用适合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0g。
           
    6.13.3 结果计算与评定
           
    6.13.3.1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式(10)计算,精确至10kg/m3 。
    ρ1= G1-G2V ……………………………………(10)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
             G1——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6.13.3.2
    空隙率按式(11)计算,精确至1%;
           
    6.13.4 容量筒的校准主法
   
    将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一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0g。容量筒容积按式(12)计算,精确至1Ml:
V=G1—G2……………………………………(12)
           
    式中:V=容量筒容积,Ml;
             G1——容量筒、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g:
             G2——容量筒和玻璃板质量, g。
           
    6.14 碱集料反应
           
    在碱集料反应试验前,应先用岩相法鉴定岩石种类及所含的活性矿物种类,试验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6.14.1 碱—硅酸反应
           
    6.14.1.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硅质集料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潜在碱—硅酸反应的危害性。不适用于炭酸类集料。
           
    6.14.1.2 仪器设备
    a)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 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 方孔筛:4.75mm、2.36mm、1.18mm、600um及150um的筛各一只;
    d) 比长仪:由百分表和支架组成。百分表的量程10mm,精度0.01mm;
    e) 水泥胶砂搅拌机(符合GB/T177要求);
    f) 恒温养护箱或养护室:温度(40±2)℃,相对湿度95%以上;
    g) 养护筒:由耐腐蚀材料制成,应不漏水,筒内设有试件架;
    h) 试模:规格为25mm×25mm×280mm,试模两端正中有小孔,装有不锈钢质膨胀测头;
    i) 破碎机;
    j) 跳桌、秒表、干燥器、搪瓷盘、毛刷等。
           
    6.14.1.3 环境条件
    a) 材料与成型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0℃~27.5℃,拌合水及养护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
    b) 成型室、测长室的相对湿度应不小于80%;
    c) 恒温养护箱或养护温度应保持在(20±2)℃
           
    6.14.1.4 试件制作
    a) 按6.1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约5.0kg,将试样破碎后筛分成150um~300um、300um~600um、600um~1.18mm,1.18mm~2.36mm和2.36mm~4.75mm五个粒级。每一个粒级在相应筛上用水淋洗干净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分别存放在干燥器内备用。
 
 
[ 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